傍晚,暮色微沉。
翠綠的竹林深處發出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一隻黑白相間、圓滾滾的大熊貓吭哧吭哧地扒著竹子。
看體格,這很可能是一隻剛剛脫離母熊貓獨自生活的熊貓幼崽。
但其毛色黑白分明,身上的小絨毛全是新的,白毛部分更是純白一片,幹淨精神,又絲毫沒有野生幼崽們乍闖蕩森林時的狼狽。
這是原瑾禮成為熊貓的第三個月。
雖然一睜眼就變成了一隻熊貓幼崽,不僅舉目無親,還是頭野生的。
但依托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生存本能,原瑾禮也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生活。
並成功地將自己照顧得很圓潤。
這會兒他正陷在竹林之中,慢吞吞地扒著竹子。
之所以慢,是因為懶。
趕到這片竹林的時候是中午,今天原瑾禮其實已經在這裏飽餐了一頓。
不,是兩頓。
上午剛下了雨,下午太陽就出來了,天氣不錯。
原瑾禮受不住陽光的引誘,用過午飯後就直接爬到了一根小樹杈兒上,兜頭睡了兩三個小時。
然後按照熊貓的習性,醒來以後又必須是再來一頓。
而他現在做的事,是整理一些嫩竹子,打包回去,用來做午夜醒來時的夜宵和明天的早餐。
竹林裏空氣濕度很大,一般大熊貓也很喜歡潮濕的環境,會直接睡在竹林裏,保持著吃飽了睡睡醒了吃的良好生活習慣。
但原瑾禮卻還保留著一些做人時的習性,他還是更喜歡睡在幹燥溫暖的地方。
所以踩了一段時間盤子以後,他把自己的熊貓窩建在了盆地邊緣的一個緩坡上。
原瑾禮選的那處緩坡很平坦,空間不大,但避風。最重要的是坡度不到20度,上去下來都十分方便,完美解決了他既不想費力氣爬山、又不想睡潮濕坑底的問題。
但選擇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做窩,幹飯這項事業就注定要變得比較麻煩。
他每次都要多走一些路,才能吃到新鮮水嫩的大竹子。
——沒辦法,熊貓窩附近的那一小片竹林,已經快被他給扒光了。
畢竟剛穿來這邊時的原瑾禮怕黑,又怕森林裏的猛獸,不經常往遠了走。
隻能沒出息地幹起了窩邊草。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現在也是隻猛獸了。
畢竟是上古六大神獸之一。
……
但,這片林子並不安逸。
在這裏的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原瑾禮就遇見過豺狼、鬣狗群,棕熊一家……
甚至還遠遠地見到過一隻大老虎!
他聽不懂那些狼和狗的吼叫聲,卻能勉強通過叫聲與棕熊一家做出簡單溝通。
這種體驗很神奇,按理來說,即使是熊貓之間也無法通過發出聲音來實現準確的溝通,隻能互相表達情緒。
但他偏偏就是能聽懂棕熊的意思。
棕熊是奉行獨身的動物,但原瑾禮碰上的那一家子是一頭母熊帶著兩頭還是幼崽兒的小熊。或許那隻母熊將他這隻孤苦伶仃的熊貓也錯認成了小棕熊,原瑾禮這才有了稍微靠近他們的機會。
因為能交流,也因為體型相仿,原瑾禮還和其中的一隻小棕熊成為了朋友。
而據那隻小棕熊所說,這顆星球正在枯萎。
能提供給動物們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不少原本生活在其他區域的豺狼虎豹都被迫湧入森林,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
總的來說。
壞消息是雖然這群猛獸輕易不會來挑戰熊或者熊貓,但真到了饑餓難耐的時候,誰也說不準。
好消失是原瑾禮大概是這一片森林中唯一一隻大熊貓,而作為一隻幾乎隻吃竹子就可以很開心的熊貓,短期來講他應該沒有什麼生存危機。
原瑾禮是隨遇而安的的性子。
變成熊貓以後也是一隻隨遇而安的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