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靜姝離開後,董偃從裏屋走了出來,看著館陶長公主的樣子,開口勸解道:

“殿下,翁主還小,不知道這裏麵的深淺,你給她好好說就是了,別生氣了。”

館陶長公主看到董偃說的這麼輕描淡寫,沒好氣的說道:“我也不是不疼靜姝,不願意成全她,她要是想嫁其他幾位皇子,我也就同意了。

但劉榮不但是廢太子,前途不明。更重要的是自從我與栗姬交惡後,就時常在啟弟麵前說栗姬的壞話。

我不信劉榮會不知道這些事,但劉榮卻一直待靜姝十分好,誰知道安的什麼心?”

董偃聞言安慰道:“臨川王待人一向溫和,殿下多慮了吧。要是你實在不放心,這段時間不帶翁主進宮就是了,臨江王馬上就要就藩了,等臨江王離開了,翁主年紀還小,過不了多久就忘了。”

館陶長公主說道:“也隻能這樣了,不過靜姝的親事也要考慮起來了。董郎,你說是廣川王好還是清河王好?”

董偃聞言笑道:“翁主才多大,殿下都考慮翁主的親事了,兩位王爺自然是人中龍鳳,隻不過偃記得兩位王爺都比翁主小。”

館陶長公主聞言說道:“徹兒被立為太子,但他年紀小,啟弟怕他壓不住其他兄弟,不但原太子現在的臨川王馬上要就藩,還準備把其他皇子都打發去就藩了。

皇子就藩前,就算不成親,也會定下親事,我要是不早做打算,幾位皇子都定親了,將來靜姝的親事怎麼辦?

要說天子的幾位皇子中,河間王和長沙王其實也不錯,但河間王也是栗姬所出,長沙王出生卑賤,都不合適。

而其他幾位皇子不是性子上多多少少有點問題,就是身體不好。要不然當初我給阿嬌定親的時候,就不會選排行第十的膠東王了。

廣川王和清河王雖然比靜姝小,但隻小兩三歲,其實歲數上挺合適的。阿嬌和徹兒兩人相差這麼多歲,不也相處的好好的。”

董偃聽到館陶長公主這話,就明白館陶長公主已經打定主意就在這兩人中選一個,自己說其它的她也聽不進去,但還是開口勸道:

“殿下,我看翁主一向頗有主意,這事還是問問翁主的意見吧,別到時候殿下的一片愛子之心,反而造就一對怨偶。

要是皇子中實在沒有合適的,也不是非要在皇子中選擇。本朝的公主不是都出降列侯之家嗎,翁主嫁進列侯之家,不是也挺好的。”

館陶長公主聞言歎了口氣,說道:“我也不是隻看重權勢,而是宮中的幾位皇子是我自幼看著長大的,知根知底,是什麼樣的人我一清二楚。

而諸侯府的公子我卻不了解,隻能聽外麵的傳言。但傳言哪裏有幾分真,不說別的,就說陳午吧,當初在外的名聲何嚐不好,要不然我一個嫡出公主怎麼會嫁給這麼一個小侯之子。

可我嫁過去,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我自己吃過這個虧,我女兒在婚事上就不能再吃這個虧了。”

館陶長公主想著自己當初出降,父皇母後也是在諸侯之子中精挑細選,才選中了陳午。

陳午在傳言中一直都翩翩公子,自己含著對良人的期待出嫁,嫁過來才發現陳午不但人沒有傳言中的好,甚至連長子都有了。

有著這樣的經曆,館陶長公主根本就聽不進去董偃的話,不過還是打算問問竇靜姝在廣川王和清河王中更喜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