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歲月悠悠,姚水悠悠,姚家橋曆經滄桑百餘年,演繹出一段悲壯的曆史,講述著一個愛恨情仇的血淚故事......
李七看著心上人被賣進姚家大院而無可奈何........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30到40年代,從永豐往湘鄉方向二十餘裏處,有一小市集,名叫姚家橋,橋以地名,地以橋聞。其實,這不過是一條小河東西穿過,河的兩岸緊挨著壘了一些平房,姚家橋的北岸分布著田土和茶樹,南岸則是數十裏茂密的森林。北岸的田土之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被人們開采出來,被腳夫挑過姚家橋,南岸河道或穿過茂密的山道送到永豐或洋潭裝船,然後賣到長沙,湘潭,寶慶等當時的大城市去。姚家橋就成了腳夫必往之地,逐漸形成歇腳,打早火的地方。
說起姚家橋的修造,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姚水不深但是河寬,是湘江的一條支流。在姚家橋的煤炭出土量越來越多以後,基本上供應著上麵那些大城市裏手工作坊和家庭用煤。為了方便兩岸的交通,更是方便腳夫們將煤炭盡快挑出姚家橋,幾個煤炭老板(那時候的是叫窯家,就是窯老板的意思)聯合當地鄉紳,決定修造一座石拱橋。原來的橋是杉樹修造的,橋麵也不寬,人走在上麵都一閃一閃的晃動,膽小的都不敢過橋。腳夫們隻能先用小劃子將煤炭運過對岸,再挑上岸,很費力氣。那時候,捐款是以族為單位的,姚家橋準備修四拱,姚水河附近有四大姓氏:姚,宋,李,彭。附近也有四家比較大的煤窯,每個姓氏修一拱。以抽簽為憑。姚姓抽的是第四拱,本來是最容易修造的一拱,可是,那一拱的橋墩卻怎麼也清不到底!明明先一天清到硬地了,放好石塊灌滿漿,第二天清早來一看:橋墩不見了!如此反複數次,橋墩還沒有造好,所籌資金差不多花完了。姚氏鄉紳很著急,這天,正邀請其他姓氏的當家人來河邊觀察,商討對策。忽然,一隻小白兔從已經修造好的橋墩上一跳而過,然後在最後一墩的左邊水麵上輕輕一踩,飛躍河麵後瞬間不見了!在場的鄉紳大為驚訝,受啟發後決定在小白兔剛剛踩過的尚有漣漪的水麵打樁下去,果然,很快就清到了實底,灌漿後再也沒有消失!所以後來的姚家橋不是直的,離南岸十米的地方彎了過來,這樣的造型讓姚家橋更加牢固!人們也將小白兔傳說成了是神仙托體過來指點的。從此,姚家橋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修橋期間,大家是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有一位老漢,雙腿常年患病不能幹活,一直以來就是靠打草鞋為生,他見大家都為了修橋出錢出力,自己也不能愧顏,便決定到橋邊打草鞋,免費提供給做事的人穿。姚家橋斷斷續續的修造了一年時間,老漢除了農忙的時候回家,其他時間都在橋邊打草鞋。那隻打製草鞋用的石頭也被磨得溜光圓滾,煞是好看。
一日,橋頭來了一位和尚,他問老漢:你打草鞋不收費,靠什麼過日子?
老頭說:我也有一點土地,主要是插的紅薯,每天帶兩個紅薯過來,放到那些煤窯的火邊上烤熟了吃。有幾個月沒有吃的了,就挖厥根野菜度日。
和尚說:你心腸太好,日後這橋上要用你的一樣東西,你可以向鄉紳們索取百兩銀子,作為你日後養老之用。
老頭大笑:大師,老漢一生赤貧,能有什麼東西值得百兩銀子?大家都為修橋出錢出力,我怎麼能索取大家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