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文:“怎麼又扯到我了?”
“誰讓你不相信我呢~”張璐白了他一眼,說:“直到現在人們還相信太陽是一個燃燒的火球。”
“難道不是嗎?”
“那你有沒有想過,它是靠什麼燃燒的?”
“核聚變啊~地球人都知道。”
張璐點點頭:“這是普遍的認知,也是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認知。但我要告訴你,在科學界流傳這一句話:當你知道的越多,才能意識到自己知道的越少。”
最初,人們認為太陽是一個劇烈燃燒的“大煤球”,後來發現,宇宙是真空的,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氧氣提供它那樣劇烈的燃燒。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通過觀測發現,太陽似乎在膨脹,也就是說它好像越來越大了。
如果它是一個“大煤球”,怎麼會越燒越大呢?除非有什麼“東西”在不斷地為它補充質量,而補充的速度一定要大於流失的速度,所以它才會越來越大。
但最終人們也沒搞明白,到底是什麼在為它補充質量…..
直到近代,有人提出了“太陽核聚變假說”,人們這才不必再絞盡腦汁去尋找那個為太陽提供質量的“東西”。
核聚變假說認為,太陽不需要什麼“東西”為它提供質量,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大煤球”,其燃燒性質也跟地球上的火不同,它是通過核聚變的形式從其核心向外部輸出能量的。
隨後,人們通過分析太陽光譜發現,其中有兩條黑線,這兩條黑線代表是氫原子和氦原子,它們的光並沒有傳遞到地球上來。
但觀察數據卻顯示,太陽上是有這兩種元素的、而且這兩種元素還占據了太陽的大部分質量。由此得出結論:這兩種元素的光譜被太陽本身吸收了。
然而,這兩種元素恰恰就是構成核聚變的關鍵,由此也間接證明了“太陽核聚變假說”的可能性。
其次,以人類現有的物理學和化學知識來判斷,能令太陽幾十億年持續產生如此高溫的原因,就隻有可能是核聚變。
“完美~”李翰文比劃了一個金老師的招牌動作,說:“那就是核聚變啊~還有什麼問題嗎?”
張璐白了他一眼,說:“對於普通人來講,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完美又能令大部分人接受的解釋。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科學家來說,這個解釋僅比“大煤球”的解釋完美了一點點而已,其中無法解釋的事情還有很多……”
李翰文:“還有什麼?”
“首先,“核聚變假說”隻是一種猜測,最多算是一種合理的猜測,但它並沒有被證實。”
“其次,就是溫度。通過觀測,科學家發現太陽表麵的溫度大概是6000℃。這個溫度看似很高,但是對於核聚變而言是相當低的。相較我們在地球上引爆一顆氫彈、需要瞬間產生幾百萬度的高溫而言,這個6000℃是遠遠不夠的。”
“據推測,我們的地球核心溫度就在6000℃左右,如果這個溫度就能產生核聚變,那地球早就炸了。”
李翰文點點頭:“確實,地球還好好的,並沒有爆炸。”
張璐:“沒錯,所以為了能讓“太陽核聚變假說”成立,科學家推測說:雖然太陽表麵溫度比較低,但是其核心溫度卻可以很高,甚至高達1500萬攝氏度!在這個溫度下是不可能有固體存在的,由此得出結論:太陽是氣體星球。”
李翰文:“這也太草率了吧~他們到太陽中心去測量了嗎?”
“並沒有,所以說是猜測嘛~”張璐聳聳肩,說:“不過有意思的是,後來通過檢測發現太陽日冕(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竟然高達幾十萬攝氏度。”
李翰文皺了皺眉頭:“這就奇怪了,按理說如果是太陽核心在進行核聚變,那就應該是越往外溫度越低才對呀,怎麼會越往外溫度越高呢?”
“沒錯。”張璐點點頭:“我們觀測到太陽的實際情況恰恰與理論相反,其核心溫度可能並不像科學家猜測的那樣高達1500萬攝氏度。相反、它的溫度可能很低。設想一下,什麼天體能夠做到、內部溫度極低而外部溫度極高?”
李翰文想了想,說:“黑洞或者……白洞!?”
“沒錯!這不就呼應上了嘛!”張璐興奮的手舞足蹈:“終於呼應上了……”
她轉身在鍵盤上敲擊了幾下,然後將電腦屏幕轉向他,說:“你看,這裏還有一篇關於太陽表麵實際溫度的都市傳說呢~”
“都市傳說?”李翰文好奇的向前湊了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醒目的標題:【NASA曾經實測太陽溫度,發現驚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