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神賜法(1 / 2)

桂花村是個四麵環山的小山村,位於楚國頤和郡風華鎮內。這裏氣候宜人,山環水抱,景色秀麗。

村裏常住人口不足一百,老少居多。

村子裏人不多,建的房子卻特別多,不全是用來住人,有半數是牛欄豬舍,養禽畜牧的屋舍。

村裏窮,買不起上好的建築材料,都是泥牆瓦房,有的還是茅草屋。一間間大小不一的房子,分散而建,不過散而不亂,方向都是一致,坐北朝南,這樣采光好,每天可可多曬一點的陽光。

桂花村是因為村子周圍生長有大量高大的桂花樹而得名。每當金秋氣節,桂花相繼盛開,一陣微風吹過,整個村子都能聞到濃鬱的花香,讓人聞了如癡如醉。

每逢大雨過後,桂花村就會被厚厚的白霧籠罩,好似人間仙境。風景雖然美如天國,但有心思欣賞的人卻不多。

村裏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得精疲力盡,又怎有心思看風景,再好的風景,也比不過一頓溫暖的飽飯。

桂花村離風華鎮有十裏路,出山的路隻有一條,是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

小道不通牛車馬車,交通極為不便。交通不方便就會導致買賣不方便。買賣不方便就沒有多少經濟收入。賣得多賺得多,賣得少賺得少,淺顯的道理誰也知道,但誰也難以改變。

桂花村的村民世世代代勤勞能幹,不過因為環境因素,注定再勤勞也與富貴絕緣。窮人家基本上都是嫁女容易娶妻難,村裏通常見不到十八歲的黃花大閨女,但十八二九的少男老男就有一堆堆,常聚在村頭村尾,聊天打屁,吹噓玩鬧,小河的魚大山裏的鹿,總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樂趣。

地理因素決定了桂花村隻適合養老卻不適合青壯年發展。大家都漸漸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紛紛尋求變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隻要有點誌氣的青年就不會跟祖祖輩輩一樣耕田種地,而是毅然決然選擇離開村子,到繁華的城鎮謀求更好的發展,隻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因為每年都有人離開,從此很少回來。走得人多了,曾經喧鬧的村子便漸漸冷清了下來。即使是逢年過年,村子也是死氣沉沉,像個遲暮的老人,沉默不語,等著歲月來埋葬。

桂花村從前人聲鼎沸,如今靜悄悄,打破這種沉靜的往往是幾聲雞啼鳥叫。

大年三十,桂花村有個習俗,就是殺一隻大公雞拿去祭拜附近的山神,這種習俗基本上每個小山村都有。

這天早上,寒風蕭瑟。

楊百順吃過早飯,就從雞窩裏抓出一隻大公雞,一邊提著雞一邊壞笑著道:“雞呀雞,養你這麼大,到了你該獻身的時候時候了,放心,我不會折磨你的,一刀給你個痛快,下輩子投胎就不要做雞了,會被人吃的,雞鴨鵝就是被宰被吃的宿命”。

楊百順因為在山村長大,吃得不多幹的活卻多,經常被太陽暴曬,所以長得有點黑黑瘦瘦,其實也不是很黑,隻是皮膚呈古銅色。看他長得眉清目秀,麵帶稚氣,就知年歲不大,今年十五,過完今天除夕,就是十六,算是一個成年人了。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才十六歲,卻有二十六歲那般成熟的心態。

楊百順站在院子裏對廚房裏正在忙活的一個中年男子問道:“爹,水燒開沒有?”

“燒開了”,一個粗獷的男子回答道,這男子名叫楊炯,今年三十九,二十三歲才成親,娶了鄰村小他八歲的女子陳慧蘭為妻。

楊百順看小妹過來圍觀,就吩咐道:“小桃,幫忙把菜刀拿過來”

楊小桃很乖巧,聽到吩咐後屁顛屁顛跑進廚房,然後拿出一把生有一些鏽跡的菜刀遞給楊百順說道:“哥哥,給你”

楊百順沒有接菜刀,而是說道:“小桃,你今年有十一歲了,該學習怎麼殺雞了。想當年,我七歲的時候就學會殺雞了。今天看你表現,放心殺雞很簡單,用菜刀往雞脖子一抹,它就去見如來佛祖了”

楊小桃拿著刀遲遲不敢下手,怯懦道:“我怕”

“沒事,我捉住了,它不會用翅膀扇到你的”

“這公雞這麼漂亮,我下不了手”楊小桃找了個借口。

“那你捉住雞,我來下手”

“殺雞會流血,太殘忍了,我不想看到”

楊百順一聽怒了,教訓道:“哼,吃雞肉時你吃得最歡,又不見你說殘忍,每次煮好雞肉,兩隻雞腿都被你搶了”

“不一樣,吃得時候沒看到血不怕”楊小桃笑嘻嘻著道。

“算了,你還是一邊玩去,爹,過來幫把手”

楊炯聽到兒子叫喊,接過楊小桃手上的菜刀,在雞脖子輕輕一抹,大公雞垂死掙紮了十幾下,然後兩腿一蹦兩眼一閉,就走完了它一生。

楊百順把斷氣的公雞扔到一個木桶,然後用勺子打來熱水浸泡公雞全身。

“小桃,跟我去河邊拔雞毛,你敢說半個不字,那今晚就別跟我搶雞腿吃了”

“哦”楊小桃應了一聲就跟了上去。雖然她不樂意幹拔雞毛這種髒活,不過為了吃雞腿不被人說,隻好跟在哥哥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