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自從凡塵走後,女帝落幕,一萬年,兩萬年,幾萬年過去了。
九天十地開始修煉環境大變,就仿佛受到了某種無形的詛咒一般。
縱使人才輩出,天驕勝數,可是還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打破準帝巔峰的櫃桎梏,突破成帝。
數萬年大帝不出,天驕不是衝擊帝境失敗,就是壽元耗盡坐化在歲月之中。
九天十地迎來一個極道的輝煌,卻又瞬間掉入了凋零的深淵,而且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北鬥大地上誕生了無數的聖地和家族,沒有極道帝兵的聖地或者家族,紛紛在黑暗動亂或被一些仇敵所滅。
世間的眾生都在輪回中苦苦掙紮,輪回渡人不渡己。
一座藍星上麵,在一座非常古老的國家華夏之中,有一座山名為泰山。
泰山,巍峨沉渾,氣勢磅礴,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便是神聖的象征,位於古中原地區的最東部,被黃河與汶河環繞,在古時被視作太陽初生萬物發育之地。
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
泰山雄偉壯闊,具有厚重的曆史沉澱,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時期,是冀近神靈之地。
“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橫掃六合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曾在泰山舉行過曠世封禪大典。
而在此之前,上古時期更早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禪。
先秦古籍《管子.封禪篇》曾有記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雲雲;伏羲封泰山,禪雲雲;神農封泰山,禪雲雲;黃帝封泰山,禪雲雲;堯封泰山,禪雲雲;禹封泰山……”
上古時期,諸多聖皇與古帝無一例外,皆選擇在此封禪,令泰山籠罩了重重迷霧,透發出無盡神秘氣息。
春秋時期,孔聖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覓上古封禪大禮的遺跡,但卻空留遺憾,未有所獲,弟子追問時難以回答。
後世人曾有一些發現。
民國二十年,馬鴻逵將軍率領軍隊駐紮於泰山下,無意間發現一座五色土壇,內有兩套玉冊,以“石泥金繩”封之,藏於地下。
先秦上古時期,各位古皇為何皆在此封禪,至今還是一個謎,可能永遠也無法揭開。
在泰山之下,一群青年正在攀登泰山,這一行人當然是葉凡他們,他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臨泰山,唯有親臨此地,才能夠感覺到它的壯闊與雄偉。
山體分三層台階式地質結構,猶如登天台階,坐北朝南,山體通體打開,一條十公裏裏長的登天路,通向浩大的山體間,延至峰頂。
無論是遠望,還是近觀,都可以感受到那種磅礴大氣,讓人心懷激蕩。
在壯闊的泰山麵前,讓人有一種奇異的錯覺,自身微渺如螻蟻,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亦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一種震撼性的感覺,讓人心靈為之震顫。
當導遊講到古代封禪種種,更是讓人遐思無限,人類總是對未知與神秘充滿向往。
葉凡望向泰山心中想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詩聖亦留下如此千古絕唱。”
“嘩!”
突然,有水流流淌的聲音響起了,一道讓人無法直視的大道之光出現,照亮古今,撕裂歲月。
光芒越來越燦爛,突然,一道巨大的河流奔湧而出,河底有無盡生靈之影顯化,有諸天萬界仙王在河流之上蹦噠,倒映而出。
河流向前流淌,時不時就有浪花濺起,整條河流都呈現出一種,奔流不複回的感覺,它會一直向前向前,不會停下,更不會逆流!
“因為這是時間長河”!
時間長河在緩緩的震動,顯然裏麵發生了大戰。
時空於此刻在此地被撕裂,過去現在未來像是交彙了一樣。
一些亂古,仙古,以及帝落時代的仙王望向時間長河之中。
“時間長河裏麵發生了仙王戰,是仙王巨頭戰,離無上巨頭不遠了。”一位帝落時代的無上巨頭在時間長河之上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