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突如其來,沒有任何征兆便發布的這篇小說在粉絲間掀起了軒然大波,由於題材的特殊和行文風格的變化,討論度一直居高不下。
《見星》在第一天發布的時候更新了二十萬字,而後的每一天都穩定的上傳一萬字,顯然是有著很足的存稿,所以就算有些人對都市愛情這種題材並不感興趣,也前來圍觀。
對於在野突然寫這種明顯和歸途中文網畫風不符的小說的詭異事件,大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猜測。有人說在野是為了突破自己寫感情線的短板而進行練筆,也有人說在野是在替歸途中文網進行轉型的試水,更有甚者懷疑起了在野的性別……總之,《見星》成為了這段時日議論度最高的網文之一。
《見星》與在野之前的小說最迥異的一點便是它的寫作形式,這本小說用第一人稱寫作,與其說是小說,倒不如說更像一本日記,而主角的另一位“星星”不知性別年齡,充滿了神秘感。
如果要概括,這大概就是“我”在不同的城市,搜尋一個叫做“星星”的人的蹤跡的故事,在野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在故事的開頭埋下了無數懸念和伏筆,隨著尋找進展的推進,這些懸念和伏筆又一一得到印證,大量的,在在野從前的作品中很少出現的心理描寫讓整本書變得細膩,十分容易讓人進行代入。
總之,雖然《見星》與在野之前的長篇劇情流小說截然不同,但沒有人能否認,這是一部好的作品。
可惜,知道在野寫這本小說真實意圖的人並不多,而知道內情的人無不驚掉了下巴。
許原野的發小——自封許原野感情軍師的李頤,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之前看起來那麼不開竅的男人居然還有這麼一招。
當時許原野把小豆送回他那裏的時候,他還以為許原野的追妻之旅已經要宣告失敗了呢,沒有想到許原野是憋著一口氣攢了個大的,就和當年一聲不吭就在眾人麵前出櫃一樣,做事情還是如此的讓人瞠目結舌。
為此,他趕到了許原野那裏,真心實意地發出發問道:
“野哥,這麼狠,有必要嗎?”
趕稿趕到兩天都不見人影,差點讓他以為自己這發小死在了哪個地方。
許原野卻對他說:“有些事情,要做的話,就要毫無保留,不留退路的去做。”
這也是他從於星衍身上學到的,對待感情,他從前總是習慣給自己留後路,覺得付出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現在他明白了,有些錯過了的東西,是無法彌補回來的,而感情的多少和得失,也是沒有辦法衡量和計較的。
付出感情並不傻,真摯,熱烈地愛一個人也並不好笑,就像當年於星衍敢於向他告白一樣,他也隻是在做他認為應該做,也值得去做的事情。
至少做過以後,他回想起來,不會因為自己的懦弱而猶豫而後悔和自責了。
沒有人知道,在於星衍離開後的那些日子裏,他有多少次夢見過自己重新回到那個夜晚,想要讓自己再做一次選擇。
也沒有人知道,在看見於星衍用陌生和冷漠的眼神看著他的時候,他的心裏是多麼的難受。
這些苦果,他嚐過一次便好,再也不想有第二次。
-
於星衍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二日,大部人都還沉浸在電商大節日雙十一的狂歡餘韻之中,當然,也有一部分追《見星》更新的讀者準時準點地打開了歸途閱讀APP,等待著新一天的更新。
沒有人預料到,如同這本小說沒有任何預告地發布一樣,在這一天,這本小說也沒有任何預告地完結了。
小說的結尾,在各個城市追尋著“星星”腳步的“我”因為過度疲憊而躺在了城市街角的長椅上,因為苦尋無果,“我”絕望而痛苦睡著了。一覺醒來,“我”發現自己好像已經死了,身體已經化為了一片虛無。
“我”好像成為了這大地的一部分,能夠感覺到無數生靈的律動,能夠聽到荒野上的曠風,“我”能夠看見城市、鄉野、森林裏每一寸土地的每個情形,但是那些找到的星星碎片卻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就這樣迎來了一片黑夜。
黑夜是那樣的漫長,長得看不到盡頭,“我”失去了星星,便放任自己漫無目的的在廣袤的大地上遊走。
最後,當“我”的意識來到一片荒野之上時,看見一顆明亮的星星掛在了高空之上,“我”想伸出手去把那顆星星摘下來,但是無奈已經成為了這荒野的一部分,隻能默默地注視著那顆星星。
時間走過,世間萬物已經滄海桑田,隻有這片荒野上的黑夜一直籠罩著大地,而“我”漸漸地失去了自己的意識,與這片荒野融為了一體。
就在“我”最後一絲意識消散的那一刻,掛在天空之上的星星突然從上麵墜了下來,墜到了荒野的懷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