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鬼怪,必為幻夢!既是無有,何來雷同?
………………
滾滾網文都是水,讀者淘盡英雄,撲街成神轉頭空。水的依舊在,抄的已走紅……
——調寄《臨時編》
………………
話說天下大勢,分酒必喝,喝多了隨便說。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周一楚漢爭雄,這戲還行。漢高祖斬白蛇起義,許仙前來報仇,那許仙開了間保安堂,手下有一大群保安……啊不是,喝多了、寫串了,對不住。
書歸正傳,我們的故事起始於公元一八九年,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東漢末年”的初期。
這是個九月,豔陽高照,冷暖適宜。
這是條不知名的小河,鳥鳴伴流水,秋葉映微波。
河邊不遠處立有一塊巨石,那巨石上淌著一片血跡、刻著幾行大字,像是遺書。巨石旁有四個男子,三個坐著、一個躺著。躺著那人滿臉是血,未知生死。坐著三人滿麵愁容,不知為何。
奇的是這四人周遭有一條淡藍色的、猶如虛像般的龍,正圍著他們不斷低空盤旋。那龍顯得有些弱小,頭上還缺了一隻角,雖然猶如虛像,但若不是身具一定的道法玄功,卻也難以得見。而坐著的三個男子可以看到,他們未顯懼怕,亦不覺驚奇。
離他們不足兩丈,有一位身著黃色長裙、手持一柄琵琶的女子席地而坐。這女子坐姿隨意,卻氣度不凡,周身似有煙霧環繞,也分不清是人、是仙。隻見她眉黛青顰、目若秋水,唇似櫻紅、嘴角含笑,好一副傾世容顏!
可這般傾世容顏卻被不遠處坐著的那三個男子視而不見,他們反倒有意回避女子的視線。女子倒也不急,搖頭晃腦、閉目養神。
要說這亂世之中找一片淨土不易,尋一位佳人更難。地上躺著一個不知生死的男人,他們三人卻未見傷心,既不施救、更沒將其安葬;不遠處一位絕色佳人,他們三人也不屑一顧、甚至似乎帶著敵意;就連身邊有龍飛旋這般百年罕見的異象,他們三個也像習以為常一般根本懶得多看,這又是為何?
趁著他們都沒說話,咱們先交代一下這亂世的背景。
太白金星,既是玉帝信使,亦為武神,主殺伐。據《漢書·天文誌》記載: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
什麼意思呢?
這太白經天也就是天文學中說的金星淩日,古人覺得發生這種天象就是天下大亂、甚至改朝換代的征兆。而在東漢末年是否發生過金星淩日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可亂——是真亂!
首先是有個叫張角的人,平日裏治病救人,積累了大量的“粉絲”。他突然振臂一呼,當慣了“路人甲”的他,想要當一回“主角”、願能改朝換代。
“粉絲”都積極響應他,平日受盡了朝廷的壓迫和欺淩,覺得跟著他就有飯吃。所以這些人組成了一個個小圈子、小團隊,內部叫“飯圈”,對外稱“黃巾軍”,一時間戰亂四起、朝局動蕩。
可偏偏就是這個靠著治病救人積累“粉絲”的張角,卻在起兵當年就病死了。不過他雖然死了,可餘黨尚存,天下戰亂未停。
此外還有個長久存在的問題,太監和外戚輪番掌權,哪方掌權都會排擠另一方。而作為第三方的黨人,他們勇敢、有氣節,既跟太監鬥、又跟外戚鬥,可跟誰鬥最後他們都沒落下什麼好處。這就說明“第三者”,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
就在這內爭外亂之際,靈帝駕崩了,少帝繼位了。外戚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機會,當然就想鏟除太監。偏偏這時有個“小草包”給另一個“大草包”出了個主意,想要引來一位亂中添亂的、誰還都惹不起的董卓幫忙。
主意是差點,可也引起了太監的警惕,那董卓還沒來呢,“大草包”就被太監給害死了。那個“小草包”也講義氣,就帶兵誅殺太監,宮裏的太監殺完了,還得殺那些逃出宮外的。可都逃出宮外了,又怎麼知道誰是太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