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輕柔的女中音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稚嫩的女童音
五兒站在窗外往教室裏麵看,雖然沒有黑板粉筆, 沒有統一的校服, 學校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民居。但是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的氛圍有了, 這就是正式的學校了。
台上的老師念一句,台下的學生就跟著念一句, 知識就是這樣被傳遞下去的。
她們的識字教材是《千字文》和《幼學瓊林》,這是五兒要求的。沒有《三字經》,更不會有《大學》、《中庸》這些儒家經典,沒必要也不合適。
五兒辦這個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女孩子們能有個一技之長,以後能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 不是為了培養才女和知識分子的。
所以能認識基礎的文字,明白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就行了, 別的東西她們要是感興趣的話以後可以自己去繼續深造。
女校這邊的文化課就隻負責教基礎知識。她也不會去夾帶私貨教一些超前的有關平等、自由的思想, 這些雖然正確卻不合時宜, 教這些對她們沒好處。
文化課的老師是春喜春平她們幾個, 一聽說五兒在找教女孩子識字的老師她們就主動找過來了, 剛好解了學校招不到合適文化課老師的燃眉之急。
要知道現在識字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男人、讀書人, 指望他們裏麵能出個人來教這群無父無母的孤女還不如五兒自己親自上陣來得容易。
五兒小時候讀書學習春喜她們就是陪讀,跟著一起學習了這麼些年不說能吟詩作對出口成章,基本的看、讀、聽、寫她們都是沒問題的, 教小孩子讀書寫字綽綽有餘了。
而且在嫁人自己管家的這些年裏麵, 春喜她們還學會了管家看賬本的本事。所以算術課, 也由她們來教了。
再說學生都是女孩子, 要真找個男老師來教, 五兒還怕影響到學生的名聲, 也怕大材小用反而教不好。
因為是剛開班,所有人都是零基礎,所以現在教室裏的學生從六七歲到十三四歲各個年齡段都有。她們要教一段時間以後,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進度去分班。
但是,不論年齡大小,她們對知識的渴求卻是如出一轍的。都清楚這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寶貴機會,極少有人不珍惜。
不過,就算真有孩子不願意上學、不願意吃苦學東西五兒也不會去強求。機會她給了,抓不抓得住就看個人了。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等以後步入正軌了,就會按低、中、高把學生大致分為三個年級,一個年級兩年的課程時間。一般來說學生七八歲進學,十三四歲畢業,表現優秀的話也可以提前申請出師畢業。
在這個時代十三四歲的人已經能當成人對待了,所以學生畢業的時間剛剛好。
學校會提供早餐和中餐,食堂就是廚藝課的教學地點,打掃衛生、食材清洗處理、等學習廚藝之後高年級的學生就會接手食材的烹飪……都是要學生自己去做的。
五兒沒打算完全照搬現代的教學模式,不會讓學生隻管學習其餘的什麼都不用需要做。
她沒想著供著學校裏的學生,想要得到教育資源不能完全等著別人施舍,希望培養出她們用勞動來換取機會和資源的習慣。這樣教出的學生才能真正做到自立自強。
廚藝老師就是育嬰堂裏請的幫工,不過五兒已經派了烹飪高手去指導她們的廚藝。她把藏書樓裏能找到的食譜書都複製出來了,送到學校發下去作為教材,有悟性的自然可以學到東西。
學校目前教的隻是初級廚藝,不過也會提供給想要繼續鑽研廚藝的學生深造的機會。
內務府裏想要退休的老廚子有大把,在外麵養老可比在宮裏養老要舒服。到時候請一兩個出來開廚藝進修班也是隨時都可以的。
體育課就是勞動課,這個就由育嬰堂那邊安排了。據她所知,育嬰堂裏麵的孩子是需要做一些手工勞動來賺取生活開支的。
五兒隻需要確保平日裏的勞作不傷到學生,不是壓榨學生就夠了。至於別的,她不想管也管不了太寬。入鄉隨俗,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決定。
“柳嬤嬤,我記得你給我看過的賬冊裏有京城裏的一家綢緞莊?”五兒印象中那家店鋪每個月的流水還挺大的,雖然沒有親自去看,但她猜那家店規模應該不小。
“主子說的是洪昌布莊吧?四月裏主子也去看了蘇州那邊的產業,城郊大莊子裏的那一大片桑樹林主子可還記得?洪昌裏麵的料子全是南邊兒那莊子裏的織造坊產出的。
那邊兒出的料子品質高,銷路好,貨品供不應求。因為這個,這兩年洪昌的店麵都往外擴大了一倍。離這兒也不遠,就隔了三條街,主子等會兒要不要順道過去看看?
皇上過幾天就要回京了,主子這段時間都忙著辦女校的事也沒有好好休息玩樂,和不趁著機會出去逛一逛?”過段時間要再想這麼自由地出門可就不容易了。五兒懂柳嬤嬤的言下之意。
嗯?時間過得這麼快的嗎?感覺三爺好像才出去不久啊,怎麼就要回來了……果然快樂的日子過得就是要更快一點。
“那等會兒就過去看看吧,學校這邊教裁衣刺繡的料子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呢,等下去那邊看看有沒有適合的布料。要是可行,以後學校教出來的學生還可以從布莊裏接活兒。”
當然,一切憑實力說話,她隻負責提供一個機會。
不過,接下來是不是可以考慮創辦校園企業啊?學生裏麵有基礎有天分的可能簡單培訓幾個月就能出師了。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總要給她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