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氏之尊(1 / 1)

太後在箴祥宮居住多年,棲衝業簡,頗受宮人愛戴,近幾年來專心禮佛,不問朝政。皇帝仁孝,命宮人在箴祥宮的後庭專門建一龕堂,又以重金尋得《四世禮記》獻於太後,整個襄朝百姓無不稱讚這位皇帝孝心至誠呢。

箴祥宮的管事嬤嬤姓記,素以心狠手辣著稱,這才使得有些心思的侍女太監不敢造次,可管事嬤嬤並非就是太後娘娘的貼身嬤嬤。

整個箴祥宮最神秘的莫過於這座龕堂了,除了太後娘娘和她從娘家陪嫁進宮的那位姓管的嬤嬤以外,旁的人是不能進去的,就連打掃庭院時也得保持三尺距離。

龕堂之內,浮盞三千。明亮的燈火照映出一前一後兩個身影……

太後雙手合十跪在佛像麵前,然後緩緩閉眼,似乎在祈禱著什麼。

身後的管嬤嬤始終弓著身子,她蹙著眉頭再三猶豫之後終是開了口。

“姑娘……近日來,宮裏發生了一些事,奴婢不知當說不當說。”她環望四周,見四下無人,小心開口。

太後始終閉著眼睛虔誠祈禱,聽到這話倒是有些不耐煩了,開口訓斥道:“管嬤嬤……你跟著哀家這麼多年了,哀家可從來沒見過你這麼磨磨唧唧的。”

“是……奴婢知錯。”她頓了頓,道出前因後果,“回姑娘的話,近日奴婢聽說王君新得了一位貴人,頗受寵愛,整個宮裏都傳遍了,說什麼三日封嬪兩日封妃,聽說明日就要被冊封為貴妃了。奴婢是怕在這麼下去那整個後宮豈不是成了她的天下。”她說著說著逐漸急促了起來,甚至不經意間身子已經前移赴到了太後娘娘的耳邊。

“夠了!!”太後大驚,她睜目的一瞬間,仿佛整個堂間的燭火都跟著顫了顫。

管嬤嬤扶著太後起身,走到龕堂僅有的一個窗欞之下,從這透視,可觀整個箴祥宮的場景。

箴祥宮的前庭和後堂之中,相隔著一顆千年梧桐,也許是千年的生長讓它有了靈性可以掙脫自然的束縛,凡是箴祥宮的所有人,包括太後娘娘,都沒有見過這樹枯落的場景。

太後娘娘透過窗欞的縫隙,目不轉睛的盯著那顆千年梧桐槎椏上的綠葉,若有所思的開口詢問身旁的管嬤嬤:“皇帝給她定封號了嗎?”管嬤嬤回答:“定……定了”躊躇之後她接著說:“封號定了張貴妃”太後有些不解,細細思索之後接著詢問:“可是她母家姓張?”管嬤嬤回答:“先前奴婢也和姑娘所想一般,可仔細打聽以後才知,原來那位貴人不是姓張而是姓周,至於那個封號嘛……她想仿照前朝仁昭宗那般,帝妃一心,隻願一生一世一雙人。”

太後不禁譏笑,“哼……好大的野心呐,難道她不知,隻要有哀家在一日,這中宮之位就隻能是薑氏所有嗎?”

管嬤嬤趕緊應和道:“是……那是自然,她一小門小戶出身,如何能與太後娘娘的母家相提並論。”

太後似乎想起什麼,“蒔兒那邊如何了,如今鬧成這樣,她這個皇後難道就不管不問嗎?”

管嬤嬤回答:“皇後娘娘是您的親侄女,又是您看著長大的,您何嚐不知她的心善呢。”

太後有些欣慰的笑了笑,“是啊……這孩子就沒吃過什麼苦頭,讓她坐這個中宮是勉強她了,也是哀家的私心呐。”說到這,太後覺得有些對不住薑蒔,竟傷感起來。

管嬤嬤趕忙開導太後娘娘:“姑娘……正是因為如此,您才要替皇後娘娘,替整個薑家把後宮牢牢的攥在自己手裏,這才能保全以後的榮華富貴啊。”

聽罷,太後細細想來,覺得頗有幾分道理,於是輕輕點頭以示讚同,隨後她給管嬤嬤一個眼神,對她說:“春時素有痟首疾,哀家這老毛病又犯了,總得有人在旁伺候著,皇後身子弱,就命張貴妃來伺候哀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