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藥浴補腎法
方1
【組成】 川椒、紅花、蒼術、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細辛、艾葉各25克。
【方法】 加水煮沸15分鍾後,倒入水桶中,待溫時將雙腳浸入水中,然後逐漸加熱水,直至水桶加滿為止,共浸泡40分鍾,使周身出汗,每日1次,連用10~15次。
【功效】 補腎溫陽。
【主治】 適用於腎陽不足而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或腰膝腿痛、畏寒肢冷、麵色蒼白、大便清薄等病症。
方2
【組成】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獨活、蒼術、白術、紅花各30克。
【方法】
上藥加水適量,煮沸20分鍾後,倒入大洗衣盆或浴盆中,放入浴罩內或浴室中,浴洗30分鍾左右,浴間為保持溫度要不斷增加熱水,使周身出汗,每日1次,1周為1個療程。
【功效】 補腎溫陽。
【主治】 適用於腎陽不足而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或腰膝腿痛、畏寒肢冷、麵色蒼白、大便清薄等病症。
【注意】 用此法治療1次,隨著浴洗汗出,尿量即可增多。
方3
【組成】 川芎、細辛各15克。
【方法】 煎水坐浴,每晚1次,每次20分鍾。
【功效】 溫腎活血。
【主治】 適用於寒凝血瘀之陽萎。症見精液清冷,腰痛如刺,痛有定處,舌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澀。
【注意】 坐浴期間忌房事100天,並注意防止過勞及受寒,病情複雜者宜配合內服中藥及按摩療法。
方4
【組成】 陽起石50克,地膚子100克。
【方法】 煎湯淋浴。
【功效】 溫腎利濕。
【主治】 適用於腎陽虧損、下焦濕熱之陽萎,症見陽萎不舉或兼遺精,肢體困倦,陰囊潮濕,瘙癢墜脹,甚則腫痛,舌苔黃膩,脈象濡數。
【注意】 應用本方淋浴期間,同時應用地膚子10克,陽起石30克,煎湯服用,每日1次,可提高療效。
方5
【組成】 五倍子20克。
【方法】
文火煎熬半小時,再加入適量溫開水,乘熱熏蒸陰莖龜頭數分鍾,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時,再將龜頭浸泡到藥液中約5~10分鍾,每晚1次,15~20天為1個療程。
【功效】 補腎填精。
【主治】 適用於腎精虧損、精關不固之早泄、遺精,症見腰膝酸軟,或見遺尿,舌質淡,脈沉。
【注意】
①在治療期間禁止性交,伴有陽萎、遺精者,必須先辨證內服中藥,隻有以早泄為主的病人才能單用本方法治療取效。②本方治療效果可視龜頭皮膚黏膜變化情況判斷,若龜頭皮膚黏膜變厚、變粗即為有效。
方6
【組成】
白附子、黃丹、羌活、獨活、白鮮皮、蛇床子、輕粉、花粉、山梔、苦礬、雲礬、川烏、草烏、甘鬆、木通各6克,狼毒、地骨皮、透骨草、木賊、艾葉、紅花、生半夏各10克,花椒15克,大皂角60克(火煨),料薑石120克。
【方法】 以上各藥共研細末,水煎後,先熏後坐浴。每次15~30分鍾,每日2~3次。
【功效】 溫腎散寒,壯陽活血。
【主治】 適用於腎陽不足而致陽萎遺精、慢性前列腺炎。
【注意】 本方嚴禁內服,同時注意勿灼傷皮膚。
方7
【組成】 人參、煆龍骨、煆牡蠣各20克,洋甘菊、小茴香、棗仁各10克,薄荷6克,茉莉花20克。
【方法】 上方加冷水2000毫升,煎2次後濃縮成1000毫升,過濾去藥渣,取過濾液500毫升倒入淋浴液中,候溫作全身浸泡,15分鍾以後擦幹皮膚,再以幹淨紗布蘸剩餘藥液塗搽皮膚,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功效】 補腎澀精。
【主治】 適用於腎氣不足而致腰痛,性欲減退,失眠多夢,或突然驚醒,煩躁,心悸,氣短懶言,健忘,舌淡紅苔薄白,脈濡細或結代等。
方8
【組成】 人參10克,白芷20克,紫河車粉5克,刺五加30克,石菖蒲20克,洋甘菊10克,蘆薈15克。
【方法】 上藥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鍾後煎煮30分鍾,過濾後藥渣複加水2 000毫升,煎取1000毫升,將兩次煎液混勻,加熱水適量置浴盆中,候溫作全身浸泡,並以按摩刷作全身皮膚由遠到近向心性按摩。每日1次,每日20~30分鍾,每劑藥可連用2~3次,10次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