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東北人,當然不知道。支撐育嬰堂的資金,主要來自於藩國而不是朝廷。但現在諸侯國中,並不缺少人口,已經不再需要費錢去讓育嬰堂培養國中人力。所以為了讓大宋的百姓有個更好的出路,打下泰西,是最為關鍵的。可現在的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將軍敢在官家麵前提這件事!”
“怎麼說?”王大海和熊伯達同聲追問。
“誰也不敢說,官家便是真的能千秋萬歲了。若是西征戰爭打到一半,突然宮中有個什麼……”說道這裏,唐輝含糊了一句,不過相信兩名同學都能聽得懂,“真到那時,是撤軍,還是繼續攻打?誰也做不了主。而且數萬、十數萬的大軍交予一將之手,在帝位傳承時,隻要稍稍動作,就能讓整個局麵全都變掉。”
唐輝消息靈通,也不諱言:“但如果領軍的是太孫的親信,那完全可以趁勢鎮壓海外諸藩。要知道,對皇太孫能繼承大統而不滿的藩王,現在全都在外麵!”
王大海恍然:“難怪辛教授這麼熱心呢!”
辛棄疾雖然與趙師弘並非同班,但仍是同一屆的軍學學生。在官場中,同窗、同姓、同籍、同年這四大同,可是官吏們織起關係網的關鍵所在。辛棄疾理所當然的,是趙師弘的支持者之一。
熊伯達道:“其實皇太孫何必著急,官家不是說了,到了登基一甲子時,就會退位做太上皇嗎?”
“太孫已經四十了!!!”唐輝拉長了聲調,“要說官家和太孫比長壽,我還選官家贏!”
洪武朝的兩位太子都是三十多、四十多便英年早逝,皇太孫趙師弘能不能活到五十歲,誰也不能打包票。
“皇室子嗣向來都死得早,能長壽的並不多見。天家子弟不同於民間,表麵看一團和氣,背地裏多少刀光劍影。那及得黔首元元,隻要吃飽穿暖,閑時看球讀報,一天兩天這樣活下去,可以頤養天年到七十八十!也就有官家這個異數,活到了八十五歲。真的是異數啊!”
熊伯達反駁道:“自古雖無萬歲天子,但長命百歲也不稀奇。唐堯不是活到一百七嗎?”
“上古傳聞你還真信啊!”唐輝捂著嘴大笑。
王大海遲疑道:“該不會東宮真的風水……”
話剛出口,立刻閉口不言。尋常說起當朝皇帝的壽命問題,可以肆無忌憚,聽眾們也是不以為意。如今對於言論十分寬鬆,隻要不是有逆反之心,也根本算不上什麼罪名。但在軍學中,說起一些令人忌諱的話題,還是要避諱的。
“大宋需要一場戰爭!”唐輝轉過話頭,“不過如果真要打仗的話,還是等我們畢業後罷!至少那時,我們還能在戰功中分上一杯羹!”
……………………
結束了一天的學習。王大海等人回到了寢室中。
唐輝拿著門口信箱中的一封信進來:“這王速是誰?字寫得真醜!”
王大海臉色有些難看,起身接過信:“這是家嚴的信。”
唐輝歉然一笑,拱了拱手,表示歉意。
王大海也不以為意。他的父親歸化漢籍已經幾十年了,在軍中接連上過幾次掃盲班,看書讀報已經沒問題,但一筆字始終寫得慘不忍睹。他父親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一直都是夾在二弟的信中,今次還是第一次自個兒寄信過來。
王大海拆開信封,展信而看。
……………………
軍學中的生活還在繼續,辛棄疾和其他的幾個軍學教授們一起,向學生們宣傳開疆拓土的優點,而王大海、熊伯達和唐輝等人,也在刻苦學習之餘,等待著建功立業的機會。
在學校中的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而學園之中要求戰爭的呼聲,也漸漸傳到了外界。越來越多的勢力被鼓動起來,宣揚著戰爭對大宋意義。
戰爭代表土地,代表財富,代表戰功,還代表著有了一個可以發泄積蓄在民間的怒火的出口。民間的呼聲越來越高,朝堂再也無法忽視,在監國太孫趙師弘的全力推動下,已經是半隱退狀態的趙瑜終於點下了頭。
萬裏疆土並不足以安置四億百姓,與其讓國中生變,不如加速開拓,征服新的土地。
經過了一番準備。在洪武五十七年春,征服泰西的軍隊終於揚帆起航。
王大海,熊伯達,唐輝等軍學畢業生,尚在實習期中,便被點為走馬承受,當先前往紅海港,參加戰鬥。這是一場征服之戰,為了拉開剿滅泰西十字軍的序幕,也是為了結束對大食人延續了三十年的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