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納,修行。
呆在與世隔絕虯山大營,李易整天除了指點將士修行,就是忙著修煉試驗。
日子過得充實,並且十分快樂。
因為身份的特殊性,又有傳教的恩情在,整個虯山大營上至趙厥下至每一名小卒,對李易都是畢恭畢敬。
幾乎每日都能睡到自然醒,而且也不用每餐都吃小米粥。拋開前段日子吃的豬妖肉不提,虯山大營的夥食可比宮內好不少。
天天好吃好喝好睡,李易不但心情大好,自身收獲更是不少。
“在沒來虯山大營前,我曾經和農家弟子夢媛探討過一個問題。”
沙場中央,李易讓人建了一個小水池。此刻領著一眾道卒圍在周邊,右手手指輕輕一點,一縷風靈氣帶動了水波上下起伏:
“靈氣在吸收的時候,大家明顯能感受到運轉中的氣流如同聚散不定的沙粒,就像我們一口吃下去一勺肉羹,大家都清楚肉羹是一粒一粒的。”
“但在我們釋放靈氣時,你們當中是否有人認真體會過靈氣的狀態?”
這話問出,在場幾乎九成道卒都是蒙圈的。
在李易沒來之前,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體內靈氣都隻能用稀薄來形容,吸收靈氣異常困難,釋放靈氣也隻是有樣學樣,將體內武氣通過四肢運轉出體外,大多時候都是用在對兵刃的加持上。
沒有難度,更沒有技術含量。
再加上每天光是訓練就夠累了,也沒有係統學習過對靈氣的認知,自然而然不會想到要去觀察體內靈氣狀態。
反正能吸收釋放,知道這個就夠了。
而少數體內已經積累出一定分量靈氣的千夫長、偏將,此刻都知道李易還有話要說,都不會貿然打斷。
“你們來看池子裏的水波,看波動起伏的震動狀態,再想想你們釋放靈氣時,靈氣從丹田湧動至體外的過程。”
“有沒有感覺到,有那麼一點相似?”
維持著靈氣輸出控製水流波動,李易心底也是有些頭疼。
原本要讓這群道卒認識什麼是波,用光的幹涉試驗是最好的,但對於這些土生土長,一點理科知識基礎都沒有的唐國人來說,要理解光波實在太過抽象。
好在李易還有辦法,不然這一屆學生是真的沒法帶。
“公子,我體內的靈氣好像就是這麼流動的。”
“我也是。”
“好像都是。”
隨著一陣嘈雜的驚歎聲傳開,李易才開始入題:“你們現在應該看明白了,我們體內的靈氣,就像水流一樣,按照一定的波動規律從丹田傳出。”
“水有水波,靈氣自然也有靈氣波。今天我想讓大家認識到的,就是我們體內靈氣在運動時的一種最基礎的現象,也是靈氣的特征。”
“我們修士隻有明白了靈氣的運轉方式,才能更簡潔明了的去觀察,存在於天地間的靈氣,更好的掌控靈氣。”
為了讓這些道卒明白靈氣擁有波粒二象性,李易可謂煞費苦心。
看著眼前一眾將士似懂非懂的表情,他也沒別的招,隻能通過反複講解,才能讓他們銘記這一點。
記住這一點最大的好處,就是李易可以開始嚐試,讓他們自己有目的來改變體內靈氣波段,而不是依靠虛無縹緲的頓悟,哪天撞大運了才能從外界吸收到不同的靈氣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