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別人的錯誤是一種不良嗜好。
可能許多人都已知道了“勝肽”這一詞。如果一種念頭和情緒產生,相應的化學物質“勝肽”也在體內產生並通過血液被運送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如果這種抱怨的情緒和念頭不被清醒的意念控製,身體會對這種化學物質產生依賴;當那些抱怨的情緒和念頭還沒出現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饑餓感,已經在期待這些“食糧”了。更糟糕的是,就像背誦單詞、複習學過的數學公式一樣,如果行為和身體總是複習這些“知識”,大腦則會產生相應的神經細胞的聯結,這樣連著大腦和全身,都一起告訴你的內心,所有人都太可氣。
欣穎的不良習慣,確切地說,是不良嗜好已經產生,因此她總能習慣性地看到別人的錯誤、別人的不好。她就像一個安全員,到處檢查著危機,到處看到了危機,似乎大家都過得那麼閑適,隻有她一個人的心裏裝著所有的難題。
盡管會讓別人痛苦,她還是表達出了她的不滿。過後欣穎清醒時也覺得這樣不好,但強調、挑剔別人的錯誤似乎是一種肚子沒有底的海怪咆哮怒吼著要“食糧”。她就要向愛人、向孩子咆哮怒吼著,麵目猙獰著,以別人的痛苦做自己痛苦的“食糧”,甚至當她看到愛人被她罵得很煩躁摔東西、孩子的頭自卑地勾到胸前時,她會暫時感到一種很舒服很釋放的感覺。欣穎認為,隻有把他們折磨成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覺醒,記得住他們自己犯下的錯誤!
然而,強悍本因性情放縱好鬥,而不主要是因為有強烈的責任心。
欣穎習慣於發現別人的不足,就發現了爭鬥的對立麵。那些愛爭鬥的人們很善於發現矛盾並衝入戰場。可以說,爭鬥給他們帶來一種“活力”,是他們生活中的主要精神食糧,但不是健康的精神食糧。
事實上,許多好靜而喜愛平淡生活的人,明月清風就是他的精神食糧,一片落葉、一個微笑、書中的一句話,都會在他心中湧起共鳴與感動,滋養著他生命的活力。他的心很細,很容易發覺常人不易察覺到的細微美好事物,因為心細,反倒心寬,給自己和別人非常寬闊的心路。他總是很知足,也很熱愛生命,素樸與寧靜是他的精神食糧。與這樣的人相處,對於家人和同事來說,如同置身於清新安詳的自然界中,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