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成功教養,是成熟生命體驗的傳遞(1 / 2)

在我們一生中,無論外在的世界看起來、聽上去、觸摸著有多麼真實,我們所經曆的人和事都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心理世界。在孩子的心理世界裏,伴隨他一生,從始至終,都有一對最親愛的人與之形影不離,那就是你們——父母。

父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財富。在其童年,父母的世界,幾乎就是孩子的全部天地;在其一生裏,父母心底的愛,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並熱愛這個世界的根本理由。

是先有孩子的行為問題,還是先有父母的個性偏差?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有著先天的氣質,有的活躍,有的安靜,有的過於敏感,有的遲鈍,有的外向,有的更內在,有的心力穩定而強大,有的則天性較為搖擺而虛弱。然而,心智較弱的個體一定會被心智強大的個體所吸引,所感化,所作用,所影響,如同衛星被行星所吸引,行星又堅定地圍繞著質量更大並且自身能發出光熱的恒星旋轉,孩子一旦被“拋”到這個有聲有色的有形世界裏,他就帶著自己的身體,以及屬於自己的那些先天氣質,圍繞著父母旋轉著,變化著,被改變著,成長著,被形成著,感受著,被感受著,潛移默化,相續不斷,展開了他自己的人生旅程。

孩子是怎樣一回回被熏染而養成了習氣?又是怎樣一次次被陶冶而淨化了心靈?父母的心理世界發生什麼變化,與之相應的,孩子就會出現什麼景象。孩子的行為個性是鏡像,映襯出了父母內在與外在的景象,這些景象與鏡像,如天空中的雲,隨時在生成變化著,消失生長著,孩子的氣質也因後天的環境而被塑造著、放縱著、壓抑著、掩蓋著,逐漸變成了個性:好奇或麻木,豐富或蒼白,機智或遲鈍,深沉或浮淺,獨立或依賴,自主或隨波逐流,主動或被動,勤奮或懶惰,真誠或虛偽,寧靜或焦慮,自律或放縱,謹慎或粗魯,責任感強或疲軟懈怠,前者都代表著成熟與真愛,後者則意味著仍需成長仍待成熟;有時,甚至同一個軀體和心理,卻同時具備著個性的矛盾對立麵,既勤奮又懶惰,既消沉又上進,既善良又殘忍,既活潑又拘謹,既軟弱又堅強,這些更是讓孩子內部衝突與爭鬥不已,內心不和諧的人,人際關係產生衝突在所難免,個性成熟的曆程更充滿了艱辛。

如果說個性決定命運,那麼,形成個性的過程則是源於生命體驗的傳遞。成熟的生命體驗,結出成熟的種子,心智成熟的父母傳遞下去的,是成熟的真愛種子。

在孩子童年的某一時刻,無論是孩子緊張害怕時媽媽一次緊緊的擁抱入懷,還是迷蒙進入夢鄉時父親帶著胡楂硬刺的輕輕觸吻,或是父母帶著自我中心的神情與語氣對孩子的一次次的痛心責罵,這些氣息與信息,都帶著無限的含意,如無數粒神秘的種子,印留在孩子心中,直至他長大成人,直到他結婚生子,直到他走到人生旅程終點……父母所有最細微的神情、語氣、動作,都富有無限的含意,都變成了孩子生命中最重要、最內在、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力量。

可是,許多父母還是等不及,他們還是想要立刻知道:我怎麼才能讓我的孩子在不聽話的時候,七秒鍾之內就聽我的話?不該做的事情就馬上停止,該做什麼馬上就去做?過了七秒鍾後,我就該爆發了,我會急躁,會聲調高,語速快,語氣強硬而焦慮,甚至臉上的肌肉也會變形,我會用最狠最解氣的話損罵孩子,一股激烈急躁的氣會揚起來我的手,不打到孩子的身上我會發狂。過後,我會對孩子愧疚,孩子不記仇了,始終不渝地愛著我,可我看著他臉上的手印,會感覺比打在我自己臉上還疼……越是常常感到焦慮並且暴躁的父母,越不習慣於反思,越不會去想克製與收斂,而隻是渴求絕招,越是渴求教養絕招、熱衷於成功捷徑的父母,往往越不會平凡謙卑地去反身向內,越不會去堅信覺悟與修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