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感覺自己交不到朋友,身處人群中總是暗淡無光,光芒四射的人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存在。我沒有個性嗎?為什麼時常被忽略?個性,是一個人獨有的社交價值,所謂個人魅力即如此,是你俘獲他人“芳心”的絕對優勢。個性就像天賦,每個人生來獨有,絕對不會與他人一模一樣。有的人會說,我發現我與某個人很相似,那隻能說你們的為人處世、世界觀、價值觀、性格當中有相似或者一拍即合的部分,但你真正的核心個性,是獨一無二的。核心個性是一個人表達自我的概括性語言,有強大的概括性和說服力。你生活的方方麵麵,無論是感情、工作、社交、個人定位等,都會通過核心個性表達出來。不過,我們卻時常無法發現核心個性的真麵目。
大部分時候,我們的某一個性通常隻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比如事業方麵,你的雷厲風行的個性讓你成為一個人人敬畏的工作狂人,它在你的工作中大放異彩,但放到私人生活中,它一點作用都發揮不了。很明顯,雷厲風行的個性就非你的核心個性。
核心個性到底應該如何被挖掘出來呢?國內有一位資深博主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說:“我確信我的一部分個性是做個擁有萬千書迷的作家,但目前看來,它也隻能應用在我的事業上。經過深入的挖掘,我發現這部分個性的源頭來自我自身想要啟迪激發他人的渴望。從思想深處,我想要做一個啟迪者,激勵大眾。於是,我便可以識別出它是我的一部分個性,我可以讓它在我生活的其他領域也發揮作用。比如,我的朋友遭遇挫折,我會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啟發者,我可以像工作中那樣去激勵我的朋友。”
當你在眾多個性中辨別那些最能代表自己的個性時,注意不要局限它的表達渠道,聯係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去認識它。就像上述博主發掘自己擅長啟迪的個性時,最初隻發現它可以在事業中閃閃發光,而後來發現這種個性同樣適用於與朋友的相處。
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個性方麵,但我的建議是,將個性歸攏簡化,最多限定在5個方麵。數量太多,離核心個性越遠。當然了,不可避免的是,我們無法完完整整地認識自我,所以總有一些個性會被遺漏。不過不用擔心,時間會幫助你查漏補缺。有些個性可能是你目前無法確認的,你也不能確切地給它貼上標簽,分門別類,沒關係,把它寫下來,等它明朗之後再重新整合到你的核心個性列表裏。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創建個人核心個性列表時,盡量避免太思維化的歸納方式。比如有些人給自己貼的個性標簽是“思考者”“問題解決專家”“傾聽者”“疏導者”等,這種歸納方法不是不好,而是太過於理性。如果你從情感方麵觀看,會發現自己的個性可能會是“我需要依賴他人”“我熱愛流浪”“我渴望自由”等等。這同樣屬於你的個性範疇。
在此,我不能說哪種劃分方法是正確的,隻是告訴各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下麵我貼上自己的個性列表,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探索者
擁有第一部分個性的我,喜歡讀書、涉獵廣泛、渴望成長、酷愛探索。她每時每刻都讓心靈走在路上,她熱愛旅行,她樂於結交新的朋友,並獲取生命中永無止境的新體驗。
●引導者
這是第二部分的我,她也許像個老師或者長者,她喜歡傳授自己的所思所得給予他人,並渴望幫助人們成長,擺脫困境。她表達自己的方式通常是寫作和演講。
●種子選手
第三部分的我。這部分常常讓我感到自豪,因為她高效、果斷、能幹並充滿自信。沒錯,她在我的工作中表現得太過張揚,以至於我是如此確信。她的拿手好戲是什麼?與其他人默契地配合、協同合作。
●主宰者
第四部分的我。我想她是一個在做事時有計劃的人,她總是能讓局麵處於自己的可控狀態。她渴望秩序、整潔、規則,讓一切都井井有條,不喜歡雜亂無章;她極少讓自己的情緒邁出可控的底線,而是盡在掌握,從容不迫地麵對任何問題。這一部分承載了我的壓力,釋放出責任、擔當和領導力。
建立自己的“頭腦會議室”
很多人有選擇性障礙,很難做出決定,無法快速梳理出重點,即使是一條領帶的顏色、一個決策的拍板。
這是個嚴重降低效率的問題,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這個問題的解決。經過長期的實踐,我總結出了一個目前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在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候,首先進行自我問答。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方法呢?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地與自己的核心個性對話。
把你的每一個個性扮成一個角色,然後在腦海中勾畫一個會議的場景:所有個性角色坐下來,大家簡短地討論某個決定。
比如上文中我提到的“主宰者”個性,我會將她設置成一個非常精明幹練、做事有自己一套的家夥。“引導者”會設定成一個大學教授,“種子選手”則是一個充滿幹勁、精力充沛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