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章:十八路諸侯(2 / 2)

胡可忽然道:“要不我現在就去皇宮裏把武媚娘殺了吧。”

李浩咋舌望著胡可:“嘖,你這個想法……很奇葩……”

“為什麼這麼說?”胡可不開心地望著李浩。

樊梨花解釋道:“李浩的目的是想用武媚娘為魚餌,釣出一條大魚,你若是把魚餌吃了,魚還如何上鉤?”

李浩一臉賤笑:“梨花這個比喻很生動喲,來,賞你個葡萄。”

……

第二天,平叛人選定下來了,武承嗣和武三思,武承嗣是北路平叛招討使,武三思是南路平叛招討使,與此同時,武則天發聖旨往青海,傳召王孝傑速速帶領青海衛前來馳援長安。

按理說,青海衛擔負著鎮守西方邊陲的重大責任,決不可輕動,武媚娘下這個決定的時候,群臣有很多人反對,即便他們屈服於武媚娘的淫威,但對於國家存亡大事上,他們不敢馬虎,調走了青海衛,若是吐蕃和阿拔斯來犯,那該如何是好?

但武媚娘不這麼想,在她想來,隻要守住了長安,平定了叛亂,那麼她就可以坐穩這個皇位,邊疆之地丟了,以後找機會再打回來便是,但若是命丟了,就徹底玩完了。

武承嗣和武三思各帶五萬兵馬,分頭出動,開始平叛,而武媚娘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把天策府的四萬大軍召來鎮守長安,這下她終於睡得著覺了。

二月十二,吳王李恪帶領十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從劍南道進入山南道,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長安,諸路義軍之中,這支義軍最為強大,強大到有點令人震驚,十六萬大軍啊,七萬是李恪自己暗中招募的正規軍,還有五萬是細奴邏帶來的南詔大軍,另外三萬,則是臨時招募的。

正因為李恪的義軍聲勢浩大,勢不可擋,而且他是太宗之子,受人尊崇,許多城池見到李恪大軍到來,乖乖獻城投降,還有的則加入義軍,一起反叛。

長安收到這則消息的時候,武媚娘震驚了,十六萬大軍,光是聽數字就把她嚇傻了,她趕緊派人傳旨,讓武承嗣和武三思回長安,並且開始四處調集糧食,準備據守長安城。

其實現在武承嗣已經被北方的各路義軍搞得焦頭爛額,雖然義軍大多都是烏合之眾,但武承嗣本人也是草包一個,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讓一個草包帶兵,能有什麼好結果。

還好,武承嗣怕死,每次開戰後,見勢不妙,趕緊下令撤逃,看到小股義軍,就上去欺負,倒也是有勝有敗,接到武媚娘的聖旨後,他趕緊打道回府,帶兵匆忙趕回長安。

當樊梨花把李恪十六萬大軍的消息告訴李浩的時候,李浩的臉上露出了頗有深意的笑容:“原來袁天罡竟是投靠了李恪,上次路過益州,我居然沒發現異常,嗯,隱藏的很好。”雖然還沒聽說到袁天罡的消息,但李浩基本可以確定,袁天罡就在李恪哪兒,畢竟李恪勇猛有餘,機謀不足,想要弄十六萬大軍,必須謀劃很久很久,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李恪自己哪有這種能力,肯定是袁天罡暗中操作的。

“夫君,咱們還是按兵不動嗎?”樊梨花一臉期待地望著李浩,說實話,她有點按奈不住了,畢竟再過幾天,李恪的大軍就要打過來了。

李浩若有所思道:“是時候出擊了,不過我要親自去泉州一趟,你和可兒留在長安,一切要小心,沒什麼事就不要出門。”

胡可兒用力點頭道:“你放心,有我保護樊姐姐,沒人能動她一根汗毛。”

“還有我!”李逍遙不知從哪裏蹦了出來,笑嘻嘻道,“我會保護樊姨娘的。”

“你不給我闖禍就已經很好了。不多說了,我去易容。”李浩說罷便跑去書房開始易容。

李浩易容了一番,牽著一匹快馬匆匆出了樊府,出長安後一路往南疾馳。

二月十八,李恪的大軍已經到達戶縣,距離長安不足百裏,現在他的大軍已經擴張到了二十萬人馬,在這裏,他還遇到了武三思的平叛大軍,雙方交鋒,武三思落敗,折損兩萬兵馬,狼狽敗逃,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平叛大軍縮回了長安城中。

二月二十二,各路義軍包圍長安,仔細一數,居然正好是十八路義軍,如同當年討伐董卓一樣,十八路諸侯,各路義軍加起來總兵力三十八萬,而李恪的兵力就占了二十萬,自然而然地成了各路義軍中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