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喪期間飲宴,還聽歌舞,這可是大罪,狄仁傑身為大理寺卿,身負監察百官之職,得到彙報後,立刻便上奏彈劾武三思,請求武媚娘嚴懲武三思。
武媚娘接到狄仁傑的奏疏後,雙眉擰了起來,狄仁傑這個愣頭青,之前彈劾武承嗣,導致武承嗣被關押大牢,到現在還沒放出來呢,現在又來彈劾武三思,鬧哪樣?要把他們武家的人全部搞下去?
武媚娘當即傳召武三思,把奏疏摔他臉上,然後痛斥了一頓,武三思看完奏疏之後也是懵逼,現在他幾乎可以在長安橫著走了,怎麼狄仁傑這攪屎棍就是看不清情勢呢。
武媚娘雖然痛斥了武三思,但卻不想給他定罪,否則自己身邊還有可用之人嗎?於是她和武三思一合計,便決定趁著這次機會,把狄仁傑給扳倒,免得他以後上躥下跳,盡會搗亂。
武媚娘有心要偏袒武三思,還跟武三思合夥,就算狄仁傑再聰明,也是無濟於事,因為在絕對的權力麵前,聰明才智都是無效的。
於是狄仁傑被定了一個陷害忠良的罪名,被關進了大理寺監牢,而武三思不僅沒事,還取代了狄仁傑,當上了大理寺卿,武承嗣也因此被釋放,因為狄仁傑都被安上陷害忠良的罪名了,那麼被他彈劾的人,自然就是“忠良”了。
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而邊疆也發生了劇變,安西都護府合並之後,安西都護一職每隔半年更換一次,朝中眾武將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感覺跟鬧著玩似的。
這一次,輪到一個叫做王合的將軍做了安西都護,說實話,這個王合隻是個正四品武職,而且能力一般,讓他來做這個安西都護,真的是太勉強了。而恰在此時,阿拔斯出兵十五萬,忽然攻打安西都護府,王合趕緊調集大軍作戰,雖然唐軍驍勇,但要看統帥是誰,就好像一個人身體再強壯,如果是個腦癱或者弱智,那也是沒什麼戰鬥力的,王合連戰連敗,安西四鎮被阿拔斯大軍連番攻破,而且還一路向東南推進。
王合退守青海,吐蕃這時也出兵了,和阿拔斯大軍兵合一處,攻打青海,還好王孝傑也帶援軍殺到,加上青海衛勇猛,這才據城而守,擋住了敵軍的腳步,僥是如此,大唐也損失慘重,損兵近十萬,還丟掉了大唐三分之一的疆土。
大唐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吃過如此大的敗仗了,朝中因此鬧得沸沸揚揚,雖然儒臣大多迂腐,但他們本質都是愛國的,豈能容忍如此大的損失,紛紛上奏請求武媚娘恢複樊梨花安西都護之職,讓樊梨花去擊退敵軍。
然而武媚娘的黨羽們卻堅決反對,最後武三思提出,由他和王孝傑輪流擔任安西都護,武媚娘準奏。
吐蕃和阿拔斯攻打青海三個月,由於青海衛城實在太過高大,而且青海衛凶猛,王孝傑又非等閑之輩,據城而守綽綽有餘,阿拔斯和吐蕃最終隻能撤軍,繼而瓜分了大唐原本的安西地界。
南陀山中,李浩幫李治換了五次血,李治體內的毒素終於清理得差不多了,恰在此時,至元真人回來了。
至元真人騎著黑色水牛回到道觀,發現李浩和裴渺都在,倒是一陣歡喜。當他得知李治竟然在此時,則吃驚不已,他在外遊曆,自然聽說了皇帝駕崩的消息,沒想到皇帝根本沒死,是躲在了南陀山中。
至元真人細問之下,得知了武媚娘毒害李治的真相,不禁唏噓不已,唏噓之後,至元真人望著李治,蹙眉搖頭,冷聲道:“一個女人將大唐禍害成這個樣子,你的罪責,不可推卸!”
這句話讓李浩和裴渺都愣住了,雖然李治不是皇帝了,但至元真人也太牛逼了,居然這樣責備李治。
李治聽完之後卻是滿麵愧疚地低下了頭,緩緩道:“是的,真人教訓得對,這一切,都是我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