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高回到門下省後立刻召集門下省眾官員,把詔書給他們看,看到詔書,大家也都懵逼了,第一反應都是反對,這樣的詔書怎麼能批複,必須駁回,因為他們其中就有很多儒臣和言官,上次在朝會上,就已經有人懟過李治了,他們相信,如果魏征在的話,一定比他們的言行更激烈。
然而他們錯了,牟高跟他們講了一下自己在魏征家的事情,大致轉述了魏征的意思,他們再次懵逼,連一向剛直不阿的魏征都縮了,這是個什麼概念,在他們印象中,魏征除了之前在立儲之事上退縮了一次之外,幾乎什麼事都敢噴皇上幾句,為何這件事卻把魏征嚇得退縮了呢,難道這件事當真如此棘手?
牟高又把李浩的話告訴了他們,其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一旦駁回此詔書,將會同時把皇上和長孫無忌給得罪了。
官場上有個奇怪現象,群臣有的時候寧願得罪皇帝,不願得罪權臣,為啥,因為皇帝如果不是昏庸至極,那麼肯定不會故意去弄死哪一個大臣的,更不會殺言官,因為那樣他會遭受很大的輿論壓力,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皇帝們大多都在乎自己的名聲。
而權臣則不同了,他要弄死一個人,隻需要搞一些陰謀詭計,羅織罪名就行了,這就叫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長孫無忌外號老狐狸,執朝堂牛耳多年,位高權重,還真的沒有多少大臣該得罪他,當門下省的眾官員得知此事有長孫無忌參與其中後,均都沉默了。
長孫無忌為何要幫皇上做這種背德之事,傻子都能猜出來,肯定是為了聖寵啊,李浩如今日漸坐大,長孫無忌隻能劍走偏鋒,爭奪聖寵,這計劃對他來說自然十分重要,因為他現在跟李浩爭得火熱朝天呢,隻是有一點他們很奇怪,為何李浩知道了長孫無忌的目的,卻還任由他去做呢?
仔細一想,他們很快就想通了,李浩就算知道長孫無忌的目的,那又怎樣,去阻止他?然後惹得皇帝心中不快?這明顯是下下策,所以李浩現在正在推波助瀾,幫助長孫無忌促成此事,也算是為這件事盡了一份力,從長孫無忌那裏分點功勞,當真打的如意算盤。
門下省眾人一時間望著詔書,不斷感歎,沒想到啊,此事居然是長孫無忌和李浩爭寵的一場賭局,此二人必然都是最後的贏家,而他們居然都成了棋子,反對的人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最終都是輸家,這時他們又開始暗暗佩服老侍中魏征,果然神目如炬,老早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抽身而退,他們也不怪魏征沒有指點他們,因為他們知道,按照魏征的性格,對於這樣的事情裝作沒看見,違背了本心,心裏應該很痛苦,又怎會來讓他們也跟著一起違背本心呢。
一群人在這討論了足有一個時辰,最後終於決定,批複詔書,封武媚娘為昭儀。
詔書返回到李治的手中,門下省已批複蓋印,李治那個開心啊,立刻就派許攸去給武媚娘宣旨,隨後他親自前往皇後寢宮看探望武媚娘和王皇後。
傍晚時分,二十幾個大臣忽然聚集在太極宮承天門外,請求麵聖,當金吾衛通報李治的時候,李治正在跟王皇後還有武媚娘聊天,誇讚她們二人心地真善,如此情同姐妹,當為一段佳話雲雲,當他聽到金吾衛來報的時候,頓時皺眉,他當然知道這群大臣為何要見自己,想了想後,便回複道:“讓他們回去吧,就說朕身體偶感不適,不見他們。”
“是!”金吾衛李浩去通傳了。
承天門外眾臣還在這裏等著,人數已經增加到了三十三人,這些人大多都是麵帶慍怒之色,顯然對李治陽奉陰違的行為的十分憤怒,而這些人中,自然以於誌寧和為首,國子監的新任祭酒尚在其後。
沒過多久,一個金吾衛將軍出現在城頭,朝下方高喊道:“諸位大人,皇上龍體欠安,不便召見,諸位大人請回吧。”
城下眾臣頓時一片嘩然,居然玩裝病這一招,這更加讓他們憤怒了,於是他們開始紛紛吵鬧,吵了一會兒,於誌寧忽然高聲道:“請去奏明陛下,請陛下撤去武媚娘的昭儀封號,並將其送回感業寺,否則我等便在承天門外長跪不起!”他說罷撩起長袍,跪倒在地,滿臉都是堅毅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