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章:帝師李浩(1 / 2)

李治掃視了一番全殿文武大臣,問道:“對於征討吐蕃之戰的有功之臣該如何獎賞,各位可有提議?”

群臣盡都緘默,沒人願意接這個茬,這時,李浩忽然從懷裏掏出一封奏疏,雙手高舉過頭頂,揚聲道:“陛下,臣有提議。”

“哦?”李治聞言一笑,開心道,“原來詩狂早有準備,呈上來讓朕看看。”

許攸把李浩的奏疏呈了上去,李治展開一看,邊看邊點頭,顯然對李浩所提的封賞還是挺滿意的,群臣卻是心中七上八下,李浩這貨自己提封賞,能讓自己吃虧麼,這下真完了。

李治看完之後,李治微笑看了一眼下方,道:“嗯,詩狂所提封賞大致可行,隻是朕有兩個疑惑。”

李浩拱手問:“敢問陛下是那兩個疑惑?”

李治道:“第一,為何這奏疏之中沒有你自己的封賞?”

李浩頷首道:“陛下,醫者不能自醫,叫臣自己封賞自己,未免會有偏頗,遭人非議,臣的封賞,自然當由陛下和眾文武百官所提。”

“嗯,此言倒也有理。”李治點了點頭,又問道,“還有一個疑惑,此次征討吐蕃,你們所用糧草不多,彭海和狄仁傑在後方督運糧草,功勞不大,為何狄仁傑的封賞竟如此之高,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下方的狄仁傑聞言大吃一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那可是宰相啊,他感覺李浩是不是瘋了,他才二十一歲啊,就讓他入相,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妥。

群臣也是這樣的想法,均都認為李浩是不是瘋了,封一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做宰相,而且此次出征吐蕃,狄仁傑隻是在後方督運糧草,這能有多大功勞?

李浩道:“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糧草,怎可算是功勞不大?”

李治依舊搖頭:“此番解釋太過牽強,朕依舊以為不妥,狄仁傑拜相之事暫且按下,許攸,將其他封賞念與諸卿聽,諸卿一起參詳參詳。”

李浩聞言雖然有點失望,但他也知道,自己有點急躁了,狄仁傑年紀太小,資曆不夠,而且這次狄仁傑的功勞確實不夠大,起碼沒有大到可以拜相的程度,失望歸失望,但他卻看出來了,李治還是很公正的,對於用人方麵,沒有亂來。

許攸拿起李浩的奏疏念起來:“樊梨花晉藍田縣公,加食邑五百戶,授勳柱國,封正二品輔國大將軍,賞黃金千兩,帛千匹,精瓷一百,良駒十匹……”

一聽到樊梨花的這個封賞,眾臣均都暗自驚呼,樊梨花的封賞太特麼高了,直接封公了,雖然隻是縣公,但也是公爵啊,勳位直接跳到了柱國,散銜到了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簡直是直線上升,連跳數級,但有心人卻發現,樊梨花的封賞其實是空架子,因為職位上沒有任何變動,也就封號爵位這些玩意蹭蹭往上漲。

這也是李治為何說李浩的這份封賞提議可行的原因,此次征討吐蕃,基本是由樊梨花帶兵,功勞頗大,不在李浩之下,在職位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將爵位封號這些東西大幅提上來,完全可行。

樊梨花是奏疏中所獲封賞最高的,所以第一個念,接下來便是秦懷玉,程處亮,程處弼,狄仁傑彭海等人的封賞,狄仁傑的拜相提議被李治按下去了,隻把文武散銜提了一下,另外賞了一些金銀布帛,這便算完了。

封賞奏疏念完,李治問道:“諸卿對李浩所提的封賞提議可有異議?”

眾臣不言,以馬周為首的中書省眾官員們紛紛回答:“臣等無異議。”然後其他群臣也跟著說無異議。

李治很開心,接著道:“那麼接下來就議一議李浩的封賞,此次征討吐蕃雖然未能成功,但卻殲滅吐蕃十八萬大軍,還逼得吐蕃大軍棄都城而逃,也算是一場大勝仗了,李浩身為行軍大總管,出謀劃策,功不可沒,此功不可不賞,諸卿說說,該如何封賞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