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章:李治出馬(2 / 2)

這原本是《三國演義》裏諸葛亮陣前罵王朗的一段話,李浩摘了過來,直接當殿說出,而且說得慷慨激昂,頗有氣勢。然後隻聽他接著道,“強國之路,漫漫長遠,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李某時刻以漢之衰敗為警鍾,不穿官服以明誌,切不可讓禽獸食祿之事在大唐重現!”

聽到這裏,眾人不得不佩服李浩這張嘴,真的很能扯,簡直扯到沒有邊際,硬是把不穿官服的理由說得如此義正辭嚴而又冠冕堂皇。

於誌寧聽得愣在一旁,瞠目結舌,良久說不出來,他已經被李浩的口才給驚呆了。

李世民見於誌寧在發愣,趕忙擊掌讚道:“好,詩狂不愧是我大唐是憂國憂民的肱股之臣,但這畢竟壞了禮法,其他人可千萬莫要效仿,否則朕絕不輕饒,好了,早朝至現在,已耽擱良久,該議正事了,其他瑣事,先擱一旁,今日所議第一事,便是久議不決的出兵吐蕃之事!諸卿,請暢所欲言!”

李世民強行岔開了話題,扯出了出兵之事,眾臣聞言心頭一驚,頓時全都望向李浩,他們這才想起來,難怪李浩今天會來上朝,原來是為了此事而來,褚遂良是反對出兵吐蕃的,看來李浩應該是支持出兵的。

果然,眾人還在猜測,李浩已經拱手高聲道:“陛下,臣以為出兵吐蕃大有必要。”

李世民裝模作樣地攤手道:“哦,詩狂可有高論?”

李浩猛地一揚臂,披在身上的大風衣掉落在地,露出裏麵還算中規中矩的長衫,道:“吐蕃雄踞雪域高原,與我大唐緊密相接,若是良鄰,則大家相安無事,和睦共處,然吐蕃自鬆州之戰後,多次與我大唐兵戎相見,更甚者,鬆讚幹布殺我大唐高陽公主祭旗,趁我大唐不備,攻至長安,險滅我泱泱大國,此奇恥大辱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吐蕃讚普鬆讚幹布亡去,而我大唐兵強馬壯,錢糧皆豐,此乃一血舊恨,永絕西患的最佳良機,臣願請纓,領青海衛八萬大軍,蕩清高原,踏平吐蕃,生擒吐蕃諸部王室,於承天門外獻俘!”

李浩這番話說得十分霸道,他霸道得有底氣,因為他是公認的大唐軍神,還是吐蕃克星,與吐蕃的交戰中,李浩每次都能出奇製勝,打得吐蕃沒有半點脾氣,所以他才敢放此狂言。

他這一番話說出後,群臣麵麵相覷,一時間竟沒人敢反對,李世民掃視了一遍殿內眾臣,朗聲問道:“諸卿可有異議?”

這時,長孫無忌忽然出列道:“臣有異議,臣反對出兵吐蕃!”

“臣也反對出兵!”

“臣附議長孫大人!”

“臣也附議!”

……

果然,長孫無忌寶刀不老,追隨者眾多,隻要他一發話,竟有好幾十人出聲附議,李世民見狀閉上雙眼,手撫太陽穴,感覺頭疼。

李世民找長孫無忌談過,但長孫無忌這次態度很強硬,根本不賣李世民麵子,堅決反對出兵吐蕃。

就在這時,李浩朝李治使了個眼神,坐在李世民下手位置的李治收到了李浩的眼神,忽然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哦?”李世民聞言微訝,看了看李治,李治聽朝會一般很少發表意見的,這次居然主動要說話,倒是十分罕見,便道,“說來聽聽。”

“多謝父皇!”李治朝李世民行了一個禮,然後目視下方群臣,大聲道,“孤讚同李浩將軍之言,眼下是出兵吐蕃的最佳時機!”

此言一出,群臣均是一驚,太子支持出兵吐蕃,這是個什麼情況?

長孫無忌聞言很不開心,皺眉望向李治,沉聲道:“太子殿下,國之兵事,可不是兒戲,還請殿下三思而後言。”

李治板著一張臉,嚴肅回道:“長孫大人所言甚是,國之兵事,絕非兒戲,孤也是思量再三,方出此言。”

長孫無忌聞言雙眉皺得更緊,瞪視李治,表達自己的不開心,然而李治已經轉眼望著別處,根本不跟他對眼神。

這時,禦史大夫常柏業道:“太子殿下,我大唐剛滅西突厥數月,損耗過度,元氣未複,豈可再妄動刀兵,望殿下莫要妄言。”

“是孤妄言,還是你妄言!”李治怒目瞪視常柏業,聲色俱厲道,“樊梨花大將軍攻打西突厥,六萬大軍出,三萬大軍回,帶回金銀近三百萬貫,你竟說我大唐損耗過度,元氣未複?你當真是我大唐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