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醫聞言一陣感動,由衷地向昏迷中的李浩行了個大禮,讚歎道:“瓊南王不愧是我大唐軍神,從未有人關心過我們這些無名小卒,瓊南王此舉,大善也。”
這時,一個侍衛忽然跑進了院裏,在房門外高聲稟報:“狄大人,南詔公主盛國蘭求見。”
狄仁傑聞言一喜,趕忙道:“我親自去迎她!”說罷便興匆匆地往外走去。
驛館不大,狄仁傑很快便到了驛館門口,將盛國蘭迎進前院,剛進來,狄仁傑就迫不及待地問:“怎麼樣,南詔王可有辦法救李浩?”
盛國蘭失落搖頭:“沒有,父王也是束手無策。”
狄仁傑聞言頓時心沉至穀底,唯一的希望也沒了,雖然說他早已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當他聽到盛國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還是覺得無法接受,緩緩蹲在了地上,雙手痛苦地直撓頭,然後捂住臉。
盛國蘭看到狄仁傑如此模樣,心中很是難受,她沉默了片刻,忽然道:“你別傷心,我們還可以試試其他辦法。”
狄仁傑緩緩起身,望著她問:“什麼辦法?”這次他不激動了,他不想再充滿希望然後失望,這樣很痛苦。
盛國蘭道:“咱們去小普陀寺找元海大師試試。”
“元海大師?”狄仁傑聞言一怔,蹙眉問,“和尚嗎?”
“是的。”盛國蘭點頭。
狄仁傑繼續問:“他有何本事,為何要去找他?”
盛國蘭道:“他是我們南詔最厲害的巫醫,他還精通唐人的醫術,我們南詔人若是有大的傷病,都是去小普陀寺求醫的。”
“哦?”狄仁傑聞言雙眼一亮,巫醫一直充滿了神秘感,他平時很少聽說,既然正統的方法救不了李浩,那不如試試偏門,也許巫醫會有辦法,死馬當活馬醫,於是他點頭道,“好,就去小普陀寺試試。”
接下來,狄仁傑讓眾特種兵準備了一番,然後帶著李浩出發,這一次,大軍沒有跟來,畢竟五千大軍太過龐大,出行很是不便,就帶著司徒楓還有二十個特種兵,這便足夠了,盛國蘭的隨行護衛依舊是泰宗慶和段忠言。
出了太和城,一路往南,直奔蒼山洱海,過了西洱河,穿過雲弄峰和滄浪峰之間的一個小峽穀,來到一個小山村,名為洱月村,洱月村位於雲弄峰、滄浪峰還有蓮花峰三峰中間,過了洱月村,沿著蓮花峰的北山腳往西行,便到達洱海之邊,這裏有個小碼頭,叫做洱月渡,這是洱月村的百姓合力建造的一個渡口,渡口有好幾條船,站在洱月渡,望向對麵,可以隱約看到遠處水麵上有宮殿,那裏就是小普陀寺了。
在洱海中,有一片沙洲,沙洲靠近洱海西岸,東岸洱月村的村民為了更方便去拜佛,這才建了洱月渡。
渡口有個老者負責看守船隻,這些船是免費借用的,但需要交納保證金,以防有人隻借不還,狄仁傑他們交納了足夠的保證金,借了三條船,這便出海前往小普陀寺。
在船上,盛國蘭開始給狄仁傑仔細述說小普陀寺的元海大師。
元海大師其實是個唐人,今年有七十多歲了,輩分和身份都很高,他曾救過細奴邏的父親,也就是上一任蒙舍詔王,上一任蒙舍詔王感念其恩,與他結義,兄弟相稱,所以細奴邏也得稱他一聲叔,元海是個有本事的人,蒙舍王曾邀請他,讓他幫忙一起統一六詔,元海表示沒有興趣,然後去了小普陀寺出家,廣收門徒傳授醫術,為六詔百姓治病,功德無量,雖然其他五詔知道他是蒙舍王的結義兄弟,但從來都沒人敢動小普陀寺的主意,小普陀寺幾乎算得上六詔之民心中的聖地。
眾特種兵臂力過人,大家輪流搖櫓劃槳,船行得很快,隻一個時辰便到了海中沙洲,蒼茫洱海之心,居然有一片佛家寺廟,這種感覺,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覺澄淨,再聽到佛寺中傳出的法器聲和梵唱聲,躁動的心立刻平靜了下來。
小普陀寺的大殿之門朝東,沒有院牆,狄仁傑他們尋了個碼頭登岸,走上一個大廣場,廣場中心放著一尊碩大的青銅香爐,在南詔這種地方,如此做工精細的大青銅器,是十分罕見的。
此時此刻,有三三兩兩的香客正跪伏在青銅香爐前跪拜,然後上前將香插入香爐之中。
狄仁傑畢竟對這裏不熟,略一打量後,便問盛國蘭:“直接去找元海大師嗎?”
“先去聖德廳問問,那裏是專門給人醫病的地方。”盛國蘭說了聲,便帶他們走向南邊的聖德廳。
到了聖德廳,隻見這裏人不少,許多僧人正在為百姓瞧病,有人用正統醫術,有人用巫醫之術,想來這些僧人的醫術全都傳自元海大師。
狄仁傑信奉江湖多隱士的說法,現在更加對這元海大師充滿了期待,或許他真能醫好李浩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