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章:朝臣分流(2 / 2)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顯很有意見,意見大了去了,但誰也不敢吱聲。

這時,一直沒有作聲的馬周忽然出列道:“陛下,狄仁傑此次破獲南詔使者被毒殺大案,化解兩國誤會,替國之棟梁洗脫冤情,此等功績,無異於開疆拓土,隻是封其為大理寺卿,臣以為不夠。”

眾臣聞言頓時氣得不行,恨不得上去掐死馬周,李世民聞言卻是很認真地捋須沉吟起來,大理寺卿是三品,這樣的封賞雖然不小,但狄仁傑這次的功勞確實太大,倘若這個案子查不出的話,李浩很有可能就要蒙冤入獄,大唐將損失一個驚才絕豔的肱骨棟梁,而且南詔還有可能因此對大唐發動戰爭,南疆百姓又要陷入戰火之中,後果是真的不堪設想。

一念至此,李世民點頭道:“嗯,馬清河說得對,若不是狄仁傑破獲此案,李浩蒙冤不說,南疆極有可能會陷入戰火,百姓飽受荼毒,狄仁傑可謂消止幹戈於無形,功不可沒,功不可沒啊!”

李浩聞言也不避嫌,直接拱手道:“陛下,既然如此,臣以為狄懷英的爵位,也該提一提了,否則也難對得起他的大理寺卿之職。”

李世民想了想,道:“好,那便晉狄仁傑為鹹陽縣伯,加食邑三百戶,賞良田三百畝,黃金千兩,帛千匹……”

狄仁傑沒想到自己的爵位一下子就從最低的鹹陽縣男晉到了鹹陽縣伯,趕忙上前躬身行禮謝恩:“臣謝主隆恩!”

“先別忙謝恩!”李世民一看到狄仁傑便心情大好,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李浩,他笑嗬嗬道,“既然盛國蘭點名讓你送她回南詔,那你便和李浩辛苦一趟,去一趟南詔吧。”

“啊!”李浩聞言驚叫了起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還是要去南詔,如意算盤完全落空了。

李世民皺眉望向李浩,叱道:“大殿之上,鬼叫什麼!”

李浩無奈咂了咂嘴,垂頭喪氣拱手:“陛下恕罪,臣失態了。”

李世民瞪了李浩一眼,又轉頭望向狄仁傑,問道:“懷英,你先去南詔一趟,再回來接任大理寺卿,可有異議?”

狄仁傑看了盛國蘭一眼,盛國蘭朝他甜甜一笑,狄仁傑也淡然一笑,拱手道:“臣沒有異議。”

“好。”李世民聞言開心地一拍大腿,道,“那便封李浩為南詔使節,領精兵五千,攜國書出使南詔,向南詔王詳細解釋南詔使者被毒殺之事,化解兩國誤會,狄仁傑為副使。”

狄仁傑和李浩同時行禮:“謝皇上!”

李世民又道:“孫伏伽,這大理寺卿的位置,你再坐上幾個月,等狄仁傑從南詔回來,你再請辭,如何?”

“臣遵旨。”

朝會進行到這裏,已是尾聲,看看天色,都快接近中午了,由於李浩的到來,影響了大唐的糧食產量和百姓們的生活習慣,現在長安乃至整個關中都改變了飲食習慣,一天三頓,吃飯時間跟未來世界差不多,反正已無大事可議,李世民不想耽誤大家吃飯,便宣布散朝。

眾臣紛紛離開兩儀殿,朝太極宮外走去,出宮之時,群臣很自覺地排成兩條長隊。

以前也排兩隊,但以前是文臣一隊,武官一隊,但現在不同了,而是李浩帶著一隊,長孫無忌帶著一隊,涇渭分明,而這兩支隊伍,也代表了大唐朝堂眼下的兩股洪流,幾乎沒有中立人物,就連一向公正不阿的魏征都選擇站在了李浩這一隊,或許他隻是隨便走路,或許,他真的支持李浩,沒人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李浩的隊伍雖然不及長孫無忌的大,但每一個人幾乎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三大國公,魏征,馬周,新任吏部尚書孫博望,大理寺卿孫伏伽,新任大理寺卿狄仁傑,李道宗,牛進達,蘇定方等一係列的老牌武將,還有中書省以及門下省的一些文官,這些文官都是魏征和馬周的追隨者,馬周和魏征站哪,他們自然就站哪,況且,朝中不乏一些正直的文臣,他們對於李浩還是十分推崇的,畢竟李浩這些年來的為國為民立下大功無數,他們又不是瞎子,盡都看在眼中,平心而論,李浩是個難得的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