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慚愧。”曾育林老臉一紅,道,“未能幫上王爺,反而害得王爺的弟子因小女兒失去手臂,小人……”
“你真是……”李浩皺眉道,“都說了不關你事了,你再提這事,本王可要生氣了。”
李浩為司徒楓斷臂的事有點煩躁,偏偏這曾育林哪壺不開提哪壺,倒不是曾育林沒眼力,而是因為他實在心中愧疚。
曾育林見李浩似乎真的沒怪他,便選擇了住嘴,不敢再言,一旁的曾亦涵聽說李浩就是瓊南王後,一直怕怕的,躲在曾育林身後,她可是早就聽說,這個瓊南王是個大英雄,打過很多仗,殺過很多人,雖然她仰慕李浩久已,但現在甫一得知李浩身份,竟卻有點害怕。
房間中一時間又靜了下來,薛仁貴忽然道:“詩狂,眼下司徒楓受傷頗重,一兩個月內都不見得能恢複,而馳援長安之事又不能耽擱,咱們該怎麼辦?”
“這也是我頭疼的問題。”李浩聞言長聲歎道,“這次是我失算了,早知道把山貓他們帶出來了,也不至於會出這樣的岔子。”
曾育林聞言忽然道:“王爺,您若是信得過曾某,就請將司徒少俠托付給曾某照看,曾某一定細心照料,不敢出任何岔子。”
李浩聞言轉頭看了一眼曾育林,倒是覺得這個提議不錯,畢竟馳援長安是大事,關係到大唐存亡,不可耽擱,於是他也不矯情,點頭道:“好,本王信你,過幾天等他的傷情穩定下來,本王便將他交托於你。”
“多謝王爺信任!”曾育林趕忙開心行禮,在他看來,這是自己一個恕罪的機會。
當天夜裏,司徒楓開始出現發燒症狀,李浩知道,這是發炎了,趕緊取出自己的消炎藥讓司徒楓服用,隔日一早又開始喂司徒楓喝中藥。
到了第二天晚上,發燒症狀稍減,司徒楓醒轉,可能是意識到自己斷去一隻手臂,成為了殘疾,司徒楓鬱鬱寡歡,一直躺在床上發呆,李浩跟他說話,他也不理,李浩知道他此刻心情肯定很糟,便不打擾他,讓他好好休息,第三天的時候,司徒楓的炎症褪去,李浩替他換紗布的時候,發現他斷臂傷口處已經開始結痂。
李浩又留在此處觀察了幾天,一直寸步不離地緊盯著司徒楓,生怕他鑽牛角尖,做出傻事來,現在司徒楓的傷情已經穩定,李浩也不得不離開了,畢竟已經在此耽擱了八天,不能再待下去了。
李浩臨行前慎重無比地叮囑曾育林,必須保持每日十二個時辰一刻不停地盯著司徒楓,以防他做傻事,他怕司徒楓會出現偏激的想法和行動。
曾育林答應,他們父女二人一定會輪流貼身看守,絕不會出絲毫差錯,李浩這才和薛仁貴放心上路。
出巴陵後,李浩和薛仁貴按照計劃路線一路疾行,十天之後,二人風塵仆仆地來到了襄陽,但凡看過神雕俠侶的人估計對襄陽都不陌生,畢竟金庸老先生在書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襄陽之戰,還把蒙古大汗蒙哥命喪合州的故事移植到了襄陽之戰中,不過唐朝時的襄陽,還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但襄陽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確實十分重要,山南道,河南道,淮南道三道水陸交通皆彙於此處,算是交通樞紐一般的存在了。
不過李浩他們沒有入襄陽城,而是從襄陽西邊經過,下午時分在臥龍鎮打尖歇腳,準備趁著時間還早,繼續趕路,至於日落時分能否找到住處,一切隨緣,倘若實在找不到,他們就風餐露宿,這一路行來,他們也沒少露宿野外,雖然露宿野外在古代是很不安全的,但他們二人藝高人膽大,自然不懼。
李浩他們在臥龍鎮臨街的一個茶攤栓好馬,剛坐下喝了一口茶,薛仁貴忽然指著天空驚呼:“詩狂,快看!”
李浩抬頭一看,隻見天空中兩隻鷹隼正在盤旋。
“不好!”李浩趕緊起身,隨手丟了兩枚銅錢到桌上,急聲道,“快走,吐蕃人來了!”說罷牽起獅子驄便往鎮外跑去,薛仁貴趕忙牽馬追上去。
二人出鎮子後便翻身上馬,往北疾行,然而這兩隻鷹隼也往北飛,緊跟著他們,就在他們頭頂上空盤旋。
不一會兒,前方出現一片楊樹林,李浩眯了眯眼,道:“逢林莫入,繞道走!”
話音剛落,忽聞一聲佛號傳來,接著便隻見林中奔出二三十騎,全都是身穿漢人裝束的吐蕃武士,個個手持彎刀。
“快逃!”李浩叫了一聲,調轉馬頭就準備往東跑。
然而東邊和南邊又有二十多騎出現,狂奔而來,將他們的路給堵住,又是吐蕃武士,算起來已經有五十人了。
“李檀越,我們又見麵了。”北邊的騎兵隊伍忽然散開,一個番僧騎馬緩緩越眾而出,隻見他眉眼狹長,頭頂鋥亮,所有吐蕃武士都穿漢人服裝,唯有他穿著吐蕃僧人服飾。
李浩眯了眯眼,故作鎮定地淡笑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巴國師。”
沒錯,眼前這番僧正是大雪山大輪寺大輪明王,吐蕃國師巴蘇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