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看了薛萬鈞送來的密旨後,驚出一身冷汗,李世民這是要重要李浩啊,封一個十九歲的少年為行軍大總管,還讓自己這麼一個開過功勳來輔助他,很明顯是要為李浩造勢,用意不言而喻啊。
其實他想多了,李世民之所以會有如此旨意,其實是想讓李浩親手滅掉高昌,報庭州之仇,因為李世民能從李浩的奏章中感覺到李浩對高昌的深深恨意。當然,李世民器重李浩,是事實,但沒侯君集想得那麼離譜。
事已至此,侯君集便加快行程,和薛萬鈞火速趕往庭州,反正庭州之圍已解,李浩安全了,他就算再怎麼拖延都沒有用,還不如趕緊過去,不讓李世民抓到把柄,這叫兩頭都不得罪。途徑涼州,侯君集傳達李世民的諭旨,涼州都督李大亮竭力配合,調兵兩萬讓侯君集統率,侯君集帶兵經長城直達肅州,過玉門關。
長安這邊也鬧了點風波,李世民下達出兵聖旨後,將李承乾召至甘露殿,屏退左右,單獨談話,談話內容不知道,反正李承乾出甘露殿的時候,臉色非常難看,仿佛吃了兩公斤熱大便一樣,之後李承乾就被禁足東宮,閉門思過,很明顯是被李世民訓斥了。
罰完李承乾,李世民又玩起了老套路,賞賜李泰,各種金銀布帛,還有一副自己珍藏多年的名家書畫,可把李泰這個小胖子給樂壞了,李泰甚至感覺,自己也不必主動去爭奪太子之位了,每天就待在家裏裝裝好孩子,等著李承乾犯錯,等到他哪天犯下了滔天大錯,這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還別說,他這個想法跟曆史真有點像,隻不過後半段不太像,李承乾確實犯下了滔天大錯,被奪了太子之位,不過最後李泰也沒當上太子。
八月初四,侯君集經西州,往北,翻越天山,正好天山之上有不少樹木,侯君集命人砍伐樹木,攜帶上路,到庭州之後好打造攻城器械。
侯君集還未到西州之時,高昌探馬就發現了他們,趕忙回高昌城奏報麯文泰,麯文泰頓時嚇得手腳冰涼,渾身直顫,唐軍果然來了。
太子麯智盛趕忙獻計,向西突厥求援,麯文泰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趕忙譴使前往西突厥,這次的使者依然還是察克燧爾。
由於上次借兵給高昌,西突厥損失了三萬四千大軍,乙毗咄陸很生氣,立刻譴使前往高昌,向麯文泰討要六萬兩黃金,折合白銀六十萬兩。
之前麯文泰已經送了一萬兩黃金作為定金,按照他們雙方的約定,確實應該再付六萬兩黃金沒錯,然而麯文泰不甘心,庭州又沒打下來,自己還損失了全國一半兵士,現在還要支付六萬兩黃金,換誰都不樂意,他便以庭州未能攻克和迪力拉爾娜殺死旅軍元帥為由,拒付六萬兩黃金,隻肯再付一萬兩,當精神損失費,雙方使者爭執月餘,都未有結果。
使者回到西突厥奏報乙毗咄陸,乙毗咄陸氣得差點怒掀桌,正好眾臣正在彈劾迪力拉爾娜,乙毗咄陸便奪去迪力拉爾娜兵權和一應官職封號,羈押入獄,然後跟眾臣商議出兵討伐高昌。
西突厥近年來吞並了許多國家,不差高昌一個,不過,高昌有點特別,因為高昌跟大唐接壤,大唐可以允許一隻貓睡在自己身畔,卻覺不允許一頭狼伏在自己旁邊,一旦他們出兵攻打高昌,大唐必定不會坐視不理,進來插一腳是小事,很有可能引發兩國大戰。
就因為這個,西突厥眾文臣紛紛反對出兵高昌,乙毗咄陸也不好犯眾怒,隻能就此打消出兵的念頭。
當高昌使者臭不要臉來求援的時候,乙毗咄陸感覺自己的三觀被刷新了,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沒派兵去打他們就是好事了,居然還好意思跑來求救,乙毗咄陸想都不想,直接拒絕了。
然而察克燧爾不甘心,再次求見乙毗咄陸,並許諾隻要救下高昌,高昌每年進貢西突厥三萬兩黃金,乙毗咄陸初時有點心動,但想想高昌那為負數的信用值,再次讓他滾蛋,乙毗咄陸又不傻,先不說高昌的信用值欠費,光是要幫助他們與大唐開戰,就讓他皺眉,跟大唐打仗是那麼好打的嗎,經過上次那件事,他深深感到後悔,士兵的性命不是錢能買到的,他已決定,不理高昌,而且,庭州之戰也讓他認識到,大唐的軍隊實在太強了。
察克燧爾給高昌眾臣送禮,沒人敢收,他絕望了,然後他便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高昌要完了,自己不能回去,麯文泰喜怒無常,若是因為沒能求來援助,遷怒自己,估計會一刀把他砍了,就算麯文泰不斬他,大唐鐵騎到來,他也難逃一劫,察克燧爾找到了使者團的將領,向他說明了其中利害關係。
使團將領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第二天便以回國複命為借口,離開西突厥,然而遠遁他鄉,從此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一,侯君集終於帶著兩萬大軍來到庭州城,李浩親自出城相迎,一個是開國功臣,大唐元勳,另一個則是當紅小鮮肉,皇帝最看重的少英英傑,而且目前還是州牧一方的封疆大吏,軍政一手抓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