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矯情的人,並且還有強迫症晚期,我總是喜歡把很多話寫在前麵,就好像是做臨終遺言似的。張先生總是說我,又不一定會成為什麼大作,何必一開始就把第一章寫的像序言一樣,我雖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就是改不了,索性也不想改了,就這麼一路寫下去也不錯。
從前寫過了諸多小說,但是總覺得差點意思,於是便暫時擱筆了,並不是放棄,隻是沒有什麼靈感的時候,硬生生的拚湊字數,連自己都覺得看不下去。既然寫不好就不如不寫,雖然現在寫不好,不意味著永遠寫不好,重振旗鼓,不放棄就是了。
這本書不知道應該怎麼定位,算是遊記,也可以是散文,中間還夾雜了不少實用的攻略,所以定位就變得十分的模糊了。隻不過現在看散文遊記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反而讓我有些不知所措。這萬千人群之中,哪怕隻有那麼零星幾個人願意為我這篇文章費費精力,我便也覺得十分滿足了。
原本遊記都是一段一段的,從17年到現在也走了一些地方了,每每朋友詢問我們哪裏有意思,我便要囉囉嗦嗦的說上半日,說的多了他們也記不住,所以我便決定幹脆一並記錄下來,既算是旅行途中撈一撈幹貨,也是和大家分享幾多那些人和事兒,我姑且相信所有詢問過我旅行攻略的朋友都會來捧捧場看看我的故事,這樣一來,讀者不在少數,我便也有了寫下去的動力。至於大家到底看不看,誰在乎呢,開始了,就不太在意結果了。
從2017年至今,我和張先生走過了大約七八個城市,有的淺淺一遊,有的相識已久,我們算不上什麼旅行達人,對於旅行攝影一類的也並不在行,若說我們的攻略有什麼能夠拿的出手的,那恐怕就是——吃。兩個吃貨,一天七八頓,豁出去自己的胃以及體重,總算是拚湊出了一份像樣的旅行遊記。
我不能保證我推薦的每一家店都毫無瑕疵,但是至少不會踩雷,我們恐怕沒去幾處有名的景點,但是如果跟著我們的足印,你絕對不用擔心紮堆人群之中。我和張先生的行程幾乎都是古怪又小眾,有的時候是立誌走遍所有的商場,有時候是把幾家心儀的小吃店穿連起來,有時候是坐著公交和地鐵體驗當地人的生活,還有時候幹脆沒有什麼行程,走到哪裏就算哪裏,幹脆來一次流浪,來一次隨遇而安。
我們帶回來的故事大多有趣又奇怪,有的感人至深,也有的搞笑無厘頭,朋友們總是在聽完我們的故事之後感慨,為什麼你們的旅行這麼有意思,我們的旅程卻枯燥又乏味。
嗯……我覺得有可能是時間吧。我和張先生隻接受自由行,跟著旅行團固然好,可以飽覽各處名勝古跡,但是行程緊湊,難免有的時候會怠慢了心靈上的共鳴。做一次旅行,絕不應該是單單的看看景致,也不是拍拍照發發朋友圈那麼淺顯。一次有意義的旅行,應該是即便時隔多年,仍然能夠隨時記起,眼前浮現的不單單是那些景物,還有那些場景,那些人,以及那些藏在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