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救火隊的工作(5)(1 / 2)

帝國缺少合格繼承人的嚴重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大家的目光不免又投向了司馬攸。

提起齊王來,朝野內外幾乎找不出什麼負麵評價。對父母長輩,他至孝,在皇兄麵前,十分恭順謙虛,挑不出毛病。

晉朝伊始,司馬炎分封同姓藩王,特別優待宗室,令諸王自行招聘各王國的各級官吏,大家都老實不客氣地接受了恩典,唯獨司馬攸不敢自專,堅持請示彙報。

對待文武百官,甚至士卒百姓,司馬攸也十分寬厚仁慈,經常拿出自己名下的租賦俸祿,給大家發獎金,誰家裏出了白事,齊王還會發醫藥費、喪葬費。每逢發生自然災害,就開倉賑濟屬國的老百姓。當然,齊王不能白給你糧食,等到豐年你要連本帶利歸還,利率是負的20%!

在他出任驃騎將軍時,司馬炎改革兵製,撤銷了驃騎屬下的營兵,幾千士兵對他十分依戀,不肯離去。大家組織起來,當街攔住了洛陽市長,要求留在司馬攸手下。

至於待人誠信,軍政嚴明,工作認真,一心為公,都不用細說,總而言之一句話,司馬攸是個各方麵都很完美的賢王。更何況,他今年約二十八歲,正值年富力強,大有可為之時。

但在司馬炎眼中,這個弟弟有一個嚴重的缺點。

那就是,“沒有缺點”!

我們早就說過,一個沒有缺點的下屬,並不是完美的下屬,沒有缺點,就意味著這人沒什麼能供你控製和打擊的弱點。況且,司馬攸並不是完全的下屬,他是司馬炎當年最具威脅的皇位競爭對手。

此次病危,令司馬炎更清晰地看到了弟弟對自己、對自己後代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威脅。不過,沒幾個人真正看出皇上的心思。大家認為,在司馬攸和司馬衷之間,傻子也知道該選哪個繼承大統。

他們選了司馬攸,這證明,他們確實是某種意義上的傻子。

河南尹夏侯和就是傻子中的一個,他覺得,此時要做的,就是為司馬攸爭取高層官員的支持,而跟皇家最密切的重臣,當數賈充了。夏侯和特地跑去提醒賈充,您家兩個女兒,一個嫁了齊王,一個嫁了太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時候,您應該以德為先。

賈充可沒有夏侯和那麼傻,他是少數幾個明眼人之一。

賈充支支吾吾不表態,他所處的情況實在太微妙,還是少說多看,靜觀其變的好。

也是命不該絕,經過醫治,司馬炎過了一段時間居然痊愈了,但他的心病反而空前嚴重起來。患難見真情,這一次,他算是看清了,朝中這幫人都是趨炎附勢的涼薄之輩啊,哪個才是全心全意效忠他司馬炎的?

這樣的人到底還是現身了,荀勖和馮。

提起荀勖和馮,史家眾口一詞:奸佞!但是我卻要說,這兩個人是大大的忠臣!

忠和奸,常常取決於看待的角度。國家的利益和君主的利益,多數時候是重合的,但也會起衝突。對於社稷國家來說,荀勖和馮是奸臣,但對於司馬炎個人來說,這兩個才是理解他、支持他的忠臣,一切以他本人和他直係後代的利益為最高準則。

這一次,荀勖把打頭陣的任務交給了馮,囑咐道:這是一個能令皇上對你另眼相看的美差,好自為之。

馮找到司馬炎,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皇上想過沒有,齊王天下歸心,如果您前些天一病不起,太子縱然把大位讓出去,其人身安全就一定能得到保障麼?

言下之意,牆倒眾人推,朝中那幫公卿是什麼的貨色,陛下您還不清楚麼?

落魄王孫不如狗,前朝教訓在那兒擺著呢。司馬炎怎麼會沒想過這一層?但齊王太完美無瑕了,你想咬他?無處下嘴!

馮說出了荀勖早就為君主想好的妙計,“不如從現在開始,陸續遣諸王歸藩,以安社稷。”

這個不留痕跡的妙著,充分顯示了荀勖的政治鬥爭水平。人一走,茶就涼,如果把司馬攸攆到齊地去,在洛陽的人們長時間看不到他的人影,必然影響他在政治中心的存在感。退一步講,萬一今後洛陽宮廷生變,司馬攸遠在天邊,消息延遲,也是鞭長莫及,況且不經征召,藩王一般嚴禁入京,更別想領兵前來。

當然,這個安排,不能執行得太突然,也不能表現出皇上對齊王赤裸裸的猜忌。藩王之國,要一視同仁,逐漸派遣,最後輪到齊王頭上時,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是君臣之間心意相通的一次密謀,司馬炎悄悄地開始了謀劃。

夏侯和這個鐵杆齊王黨,是不能再當河南尹了,轉為光祿勳,對賈充似乎不必太擔心,但人心難測,安全起見,奪去其兵權,當然,其他優厚待遇暫時不必動他的。

鹹寧三年(277),衛將軍楊珧正式提出了諸王歸藩的建議。楊珧是兩任楊皇後的叔叔,自然有責任捍衛侄孫司馬衷的地位。這個建議甫一提出,就得到了司馬炎的讚許,他表示,以前一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冊封諸王,本來的用意就是藩衛王室,現在諸王都待在洛陽,把守軍事重地的多為異姓大將,前些年,石苞還引起了不必要的懷疑。現在,有必要實行諸王之國的大工程了,大家商議一下此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