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羅卡交換定律(1 / 2)

刑警隊被泥石流擋在了山外,由於連續幾天暴雨,通往落水村的縣道多處發生塌方,本來就很陡峭難行的盤山公路,這下交通徹底被中斷了,雖然政府部門也迅速召集人員臨時疏通,塌方卻還在四處發生,對於這樣的自然災害,市政人員也是力不從心。聽新聞報道,目前已有工人因為正在施工時,發生二次塌方,不幸犧牲的情況。

出於安全考慮,政府部門隻能放慢了施工進度,先保證人員的安全。

看來,附近幾個村莊要恢複正常交通,沒有個十天半個月基本無法實現,這還要看天公做不做美,暴雨能不能及時停止。

秋西給大家帶來這個壞消息時,每個人臉上都很凝重。

這無異於宣布刑警隊支援已經不用指望。

經過商議,無時限的等待對於現場的保護來講毫無意義,不如利用現有力量對現場進行勘察,李一亭當機立斷,決定由他親自開展這項工作。本來的話,他作為死者親屬是要警務避嫌的,但山裏就他一名真正的刑警,根本沒得選擇。

陳天宇及時向秋西進行了說明,並且讓秋西也參與到現場勘察工作中,這個人雖然稚嫩,但其實也學過相關專業,正是曆練的好時機。

李一亭自然也同意了。

於是兩人趁著雨勢收斂的那麼一兩個小時,對李丘茂遇難的陷阱附近進行了仔細的勘察。李一亭寶刀未老,秋西悟性很高,兩人配合默契,當真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線索。

首先,從現場周圍情況來看,草木明顯有被踐踏的痕跡,初看像是一個人單方向踩踏形成,但李一亭還是發現了疑點,在陷阱正對的某個方向,竟然也有草木倒伏的跡象,由於灌木的韌性,這種倒伏並不明顯。這個位置距離陷阱還有二十來米,不認真觀察當真就錯過了,倘若再下幾天雨,植物還會瘋狂生長,這種痕跡就會徹底消失。

其次,在陷阱附近大約六七米的地方,有一棵竹子產生了曲度。說實話,換做別人,恐怕看不出這種幾乎沒有形變的現象,但我們知道,李一亭是從小在這裏土生土長的孩子,一棵竹子是否被外力彎曲過,竹枝和竹葉是否產生異樣,經過簡單的驗證就可以確定。李一亭本人也是個喜歡爬竹子的人,他試著溜上去,巧了,竹子彎曲的角度和位置正好在陷阱的正上方。李一亭心裏稍稍有點底,便又仔細查看自己攀爬部位是否有磨損痕跡,果然,在一處較為粗壯的竹枝根部發現了勒痕。

再次,細心的李一亭竟然在陷阱附近的撿到了不少細小的鐵砂,這玩意他當然也不陌生,正是鳥銃的標準裝藥,一般山裏用的鳥銃彈藥裏不但有鐵條,還有鐵砂,用來加強殺傷力,加了鐵砂之後唯一的缺點就是獵物的肉質受到影響,很難完整清除,經常咯到牙。他四處遍尋不到鳥銃的蹤影,也沒有發現鐵條的落點,根據鐵砂的散步規律和鳥銃的彈道分析,原本應該有鐵條的部位,現在隻剩下一個小小的孔洞。

他們試圖發現些鞋印之類的明顯物證,卻囿於技術條件有限,連個普通的量尺都沒有,最後隻能不了了之。關鍵是,李一亭隱約發現現場似乎經過了清理,但由於雨水的浸潤,目前不能完全確認。

現場一定出現過第二個人!李一亭基本已經能夠判定。

至於這個人是不是凶手,為什麼要爬上竹子,並且拿走李丘茂的鳥銃,還有待深入調查,但謀殺的嫌疑已然陡升。

緊接著,兩人小心翼翼地鑽進了陷阱裏,這個時候,年輕削瘦的秋西發揮了作用,他沿著繩索爬入,比起身材高大的李一亭顯然便利許多。李一亭有些無奈,隻能站在陷阱的上半部拿手電四處掃射,而底部的勘察工作隻能交給秋西,還好,秋西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到了洞底,秋西幸運地發現了一些冰渣子,山裏溫度比較低,經過一天一夜的時間,冰渣子竟然還未完全融化,這讓他又驚又喜,現在雖然是冬天,但在洞底自然形成冰渣子的可能性並不高。秋西想了想,下雨前他還看過天氣預報,城裏溫度大概在8-10度,山裏溫度即便偏低,但也不可能低於0度,那麼完全沒有形成冰渣子的可能。

他站在洞底,一遍遍地把冰渣子收集起來,交給李一亭,李一亭瞅了瞅,幾乎所有的冰渣子都呈現出一種較為規則的形狀,他的心裏便有了底,於是告訴秋西繼續搜尋其它物證。

大約半刻鍾後——

秋西忽然高興地喊了一聲,李一亭問:“發現什麼了?”他也有些興奮。

“一粒扣子!”秋西大喊道。

李一亭有些失望:“什麼扣子?”

秋西沒有回答,他已經勘察完畢了,用手搖了搖繩子,表示要出洞,李一亭也不著急,先爬了出去,然後把秋西拉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