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cape Marriage ♂
女人站起來
【標簽】變革 希拉裏 女權運動 單身媽媽 教育
發達國家女性的經濟賦權是過去五十年中最引人注目的革命之一。它引人注目是因為變革的程度:成千上萬曾經依靠男人的女人們掌握了自己的經濟命運。還因為它幾乎沒怎麼產生摩擦:一個對人的身份產生本質影響的變革,受到男人們和女人們的普遍歡迎。巨大的社會變革很少能有這樣溫和的形式。
但即使溫和的變革也可以有帶刺的尾巴。社會配置沒有跟上經濟變化。許多孩子為雙收入家庭的增加付出了代價。很多女性-事實上還有很多男性-覺得自己被纏繞在一個越來越緊的“義務”線團之中。如果說女性賦權是過去50年中最偉大的變革之一,那麼應對其帶來的社會效應將是今後50年最巨大的挑戰之一。
在希拉裏克林頓競選美國首位女性總統的運動結束時,她評論說她的一千八百萬民主黨黨內初選選票代表了玻璃天花板的一千八百萬次粉碎。而每天在被打破的,是工作機會的玻璃天花板。女性幾乎占了當今美國勞動力的半數(十月:49.9%)。她們領導著一些世界最好的公司,比如百事可樂,阿徹丹尼斯米德蘭(AMD)和戈爾公司(W.L. Gore)。在美國和歐洲,大約60%的大學學位由女性獲得。
當然,進程不可能是一致的,在意大利和日本,男性的就業率比女性高出20多個百分點。雖然意大利的女性就業率在過去十年中顯著增長,但卻仍然低於50%,比丹麥和瑞典低了二十多個百分點。女性平均比男性掙得少很多,並且在組織高層所占席位極少。
不過變革仍然是劇烈的。30年以前,職業女性幹的隻是些粗活,並且總是會被“不經意的歧視”-“廣告狂人”,一部關於60年代廣告人的美劇,很好地詮釋了這點。如今,女性占專業人員的大半部分(比如在美國占了51%),而隻有那些失敗者才會“不經意地歧視”(女性)。即使是頑固的地中海國家們也在迅速地變化著。在西班牙,年輕女性占勞動力的比例已與美國相當,差不多已經大於了一半。
是什麼造成了這場革命?政治很明顯起了一定作用。貝蒂·弗裏丹這樣的女權主義者妖魔化了“家務奴隸”並狠狠的鞭笞了性別歧視。政府們通過了權利平等法案。瑪格麗特·撒切爾和希拉裏·克林頓這樣的女政治家教會了年輕女孩們“萬事皆有可能”.但政治隻是部分因素:像弗裏丹和撒切爾夫人這樣的“離經叛道者”其實是被經濟和技術力量的暗湧推到風口浪尖的。
發達國家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見長。在蠻力比腦力重要的年代,男人有天生的優勢。而今由於腦力占優勢,兩性的實力更不分上下了。服務業(在此行業,女性可與男性競爭)的迅猛增長和製造業(在此行業,女性無法與男性抗衡)同樣迅猛的衰落推動了勞動力的女性化。也許女權主義興起的裏程碑式的書籍不是弗裏丹女士的《女性迷思》,而可能是丹尼爾·貝爾的《後工業社會的來臨》。
需求和供給得以匹配:女性更願意並更能外出工作了。吸塵器起到了作用。改進的技術減少了打掃和烹飪等傳統女性家務的所需時間。但最重要的創新是避孕藥。避孕藥的推廣不光使女性可以更晚結婚,還增加了她們在獲得技能,特別是那些難學、又要很多年才有成效的“慢性”技能上投資時間和努力的動因。比方說,女性們要是知道她們沒有必要為了生小孩而從法律學院輟學,那法學院對她們就更有吸引力了。
高等教育的普及也提升了女性的就業前景,提升了她們在就業市場上的價值,並且使她們的角色模型從全職媽媽變成了成功專業女性。接受最好教育的女性往往比一般女性更願意工作,就算有了孩子也一樣。1963年,62%的大學畢業女性在工作,而高中畢業的女性中,這個數字隻有46%.而如今的美國,這兩個比率分別為80%和67%,而高中未畢業的女性中,這個數字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