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帝所提出來的建議,民間的名醫們都感受到了極其複雜的心情。
這種感覺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但是此時此刻,卻也是真實存在的。
什麼時候皇帝會關心醫者的傳承和發展了?
國家會重視醫術的發展?
國家會用行政力量幫助醫者建立學校擴充規模保證傳承?
“不僅要建設學校,還要將醫者的地位提高,救死扶傷的醫者不是低等人,不比任何人要低微,至少,不能比官員的地位要低,你們放心,隻要你們救死扶傷不忘初衷,朕會給你們應該得到的待遇。”
皇帝給出了這樣的承諾,並且很快擬定了相關的條例,關於國家大力發展醫療水平的建議,還有提高醫者待遇的建議。
由太醫院牽頭,精選國內數百位大名鼎鼎的名醫,彙聚在京師開會。
共同商議推選幾位醫術最高且德高望重的醫者,一同引領組建全新的大秦醫部,設醫部尚書和左右侍郎等職位,在北京設總部,南京設分部,總管全國醫療事業的發展。
這場行動在傳統的大秦官場上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讓人們意識到,在大秦,原來不僅僅讀四書五經才能做官,學造火器可以做官,學治理蝗蟲可以做官,現在學醫術也能做官了。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隻有儒學家才能做官,這讓諸子百家的傳承失去了最大的意義,蕭如薰沒有興趣重建百家,但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他很有興趣。
隻要讓各行各業的人知道自己所掌握的高超技藝可以成為他們做官的依仗,那麼,自然會有人投入進各行各業之中,各行各業都能得到發展。
這不僅是打破儒家壟斷官員職位的方法,也是發展一些較為弱勢卻有很大意義的行業的方法。
不斷有依靠自己的特殊技能進入政府部門做官的人出現,一些傳統官員已經感受到了皇帝所引領的時代大潮的衝擊,感覺這個傳統的國家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卻必然產生劇烈的反應。
醫部宣告創立之後的一個月,醫部正式掛牌成立起來。
成立當天,大秦皇帝陛下蕭如薰親自前來參加,當場揮毫寫下五個大字,將之贈予新成立的醫部,並且發表了講話,關於讓全體醫者秉持父母之心行救死扶傷的千古傳統之業的希望。
“成立醫部不是為了讓醫者都來擠破腦袋做官,所有醫者必須要明白的是,學醫不是為了做官,大秦設立醫部,是為了讓醫術更好的發展,讓醫者更多,並且讓救死扶傷走遍大江南北最優秀最仁善的醫者得到應該得到的鼓勵和獎勵。
無論什麼時候,醫者始終是醫者,救死扶傷是醫者永遠不能忘懷的天職,大秦還有無數得不到救治吃不起藥材的病人正在痛苦掙紮,隨時會喪失性命,而你們的職責,就是挽救他們。”
蕭如薰製定了一係列的醫者福利待遇和醫者認同的規則。
蕭如薰下令,給全國的醫者進行統一編製,宣布讓全國各省的醫者都到各省首府進行報備,講出自己行醫的年限和擅長治療的病症,各省巡撫負責統計,然後一起送到北京醫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