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1 / 2)

這下子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也不知道該用什麼理由反對了。

之前下麵的反對聲很大,天皇那邊的反對更劇烈,但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一仗打下來,反對的人也不敢說話了,本來就不反對的人更是大力鼓吹認慫為上,以後再行考慮。

豐臣氏和德川氏考慮到蕭如薰已經成為皇帝,沒了掣肘,是否開戰全在他的決定。

不要說什麼剛剛立國,真要惹惱了他,他一言不合派兵來打,玩一把任性,大家都要倒黴。

於是他們秘密磋商五次,最終也決定采用兩麵政策,即對秦稱臣,對內依然自稱天皇。

這是前明時代大家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我尊奉你為主,但是我在自己國內稱王稱霸你不能幹涉。

他們認為蕭如薰還是和以前的皇帝一樣,要麵子,不要裏子,話說的狠,但是行為就沒有那麼狠了。

隻要天皇表麵稱臣就可以,內裏,還是日本的天皇。

於是他們正式照會秦使,表示願意接受大秦皇帝的要求。

對外,他們答應了秦使的要求,去帝號,脅迫哭哭啼啼不願答應的天皇自稱日本國王。

但是對內,天皇還是自稱天皇,還在秦使離開之後給天下諸侯秘密發了詔書,細數大秦對日本的,號召大家記住今日的仇恨,努力發展自身,以期未來。

這個詔書基本上每一個有足夠實力的大名手上都有一份,德川家康也不例外,每次不同名目的聚會上,德川家康總會要求人們將這份詔書讀一遍,把仇恨記的更加深刻一點。

現在還不能和秦軍爭鋒,但是他們終究隻有兩萬人在日本,其他的都在本土。

之前秦軍的一場出動十幾萬人的西南大戰德川家康也在關注著,當時他的心就怦怦直跳,如果秦軍戰敗,十六萬大軍覆滅,那麼他們幾乎可以立刻出兵石見,然後收拾掉豐臣氏,獨霸日本。

但是事與願違,一個月之後他得到準確的消息,秦軍戰勝了,那個敢於反抗蕭如薰的土司被幹掉了,全家都被幹掉了。

這場戰役讓德川家康進一步的看到了秦軍的實力,別看秦建國才一年多,但是秦的實力實在不可小看,畢竟是那麼大一個國家,他現在都覺得當年豐臣秀吉描繪的美好未來有點可笑。

秦軍是這樣容易就能打敗的嗎?

北京是那麼容易就能進去的嗎?

現在他們還在本土被死死地摁住,就更不要談什麼別的戰略了,不把本土奪回來並且統一,還談什麼對外進擊?

日本的確是太小了,渴望更廣闊的領土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眼光和目標,但是,當這個目標的對象變成一個龐然大物的時候,德川家康覺得就應該理智的思考一下這樣做到底劃不劃算。

七年埋頭發展,到頭來還是不如人家立國一年的戰鬥力,還有什麼好說的?

德川家康覺得隻要能把石見拿回來,然後再努力一點把豐臣氏滅掉,統一日本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那就夠了,就別無所求了。

隻要大秦不打日本的注意,他就高興的不得了了。

準確的說,得知秦軍在播州之役中大獲全勝的消息之後,德川家康的目標就已經變成了保全領土不求外物了。

一如眼前這些大名們,原先剛剛受辱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讀起這份詔書都是義憤填膺眼含熱淚的模樣,但是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