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石嶺關失守,明軍損兵折將萬餘,損失慘重,被迫後退,明宣大總督王世揚決定將全軍往後移,將太原定為主戰場,將集合山西、榆林二鎮兵馬十三萬圍殲南下進犯的一萬北虜鐵騎。
十三萬明軍裏有四萬騎兵,九萬步卒,全部布置在太原以北的開闊地上,光是大營就能把整個太原城都給包裹起來,如此嚴實的防衛,讓太原城內的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的感覺。
而且太原堪稱是中國最堅硬的城市之一,有非常優良的防守傳統,大家都覺得,這一次就算是明軍再廢,也不至於讓一萬人把十三萬人的大陣給毀掉了吧?明軍邊軍的戰鬥力還是有的,不像是那些內地衛所兵,幾千人給幾十個倭寇追著打。
他們的想法貌似成真了。
萬裏二十六年正月初三,從太原北麵最後一個明軍據點陽曲傳來消息。
北虜被擊敗了!
正月初二日,北虜集結八千人馬下馬步戰進攻陽曲,陽曲守將魏真按照王世揚的吩咐,堅決反擊,積極防守,為大量消耗北虜有生力量而死戰,一天一夜的戰鬥下來,北虜在陽曲城下撞了個頭破血流。
當天晚上,魏真安排好了撤退路線之後,決定進行夜襲,最後一次主動進攻,然後就撤,陽曲就不再守了,因為這裏的人都已經遷移完畢,堅壁清野成功了。
本想著要進攻一下就立馬撤退,見好就收,可誰曾想這一攻進去就不得了,北虜節節敗退,連像樣兒的反擊都沒有組織起來,打起來綿軟無力,就像沒吃飯一樣,沒多少工夫就丟了幾百具屍體,然後全線潰退。
魏真本來隻是想最後打一下的,結果最後打一下就打出了一個北虜南下以來的第一次勝仗,黎明時分,北虜全線潰退出了陽曲,魏真核算了一下,起碼殺掉了八百多北虜,斬首都有兩百多顆,簡直是難得的大勝。
於是他繼續率兵追擊,一路追殺北虜,直抵石嶺關下,在石嶺關下和北虜連番血戰,居然不分勝負。
這群之前還剽悍不已的北虜好像突然間衰弱下來了,根本抵不過明軍的兵鋒,若不是石嶺關城被他們控製了,而魏真手上兵力又少,估計石嶺關都能被一舉收複。
魏真大喜之下立刻上報消息給王世揚,王世揚為之震驚不已,再三確認之後,確認北虜真的已經退出陽曲,全線潰退到了石嶺關,戰局被扭轉了!
難道北虜連番進攻之下師老兵疲,已經沒有繼續進攻的力量了?一層層防線層層阻擊的戰略目標達成了?而且還翻倍了?
王世揚有點疑惑,擔心這是北虜故意示弱的計謀,於是隻派了麾下偏將帶一萬步卒支援石嶺關,結果正月初五,石嶺關被明軍收複,明軍斬首北虜一百八十,殲滅北虜近千,更多的北虜全線往北竄逃。
根據魏真的報告,他發現了不少被吃空的糧袋子,還有一些糧袋子裏麵有些許的存糧,但是數量極少,像是被吃過之後漏下來的,因此他判斷,北虜是從大同擄掠了一些糧食,然後南下企圖得到更多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