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1 / 3)

納瑞宣感覺自己的運氣大概是用完了,之前的複國戰爭裏,曆史對自己持續微笑,讓自己一路微笑著光複了國家,成為了國家的英雄帝王,但是現在,好像曆史又突然對自己收起了笑臉,嚴陣以待,仿佛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一般,讓自己無所適從。

望著自己麵前不斷戰死的士兵們,望著即使戰死也不斷的前仆後繼奮勇向前的士兵們,納瑞宣的心都在滴血,這些自己的同族士兵,不少都是跟著自己從最開始起兵宣戰就一直到現在的夥伴,自己的鄉人或者是追隨者,他們前仆後繼,不斷的戰鬥,不斷的戰死,不斷的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

敵人的強大和勇猛是早已有所預料的,納瑞宣從來就不敢小看閔啟德,但是閔啟德的善戰還是深深震撼了納瑞宣,他騎著戰象奮勇向前,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主帥而後退,反而是帶頭衝殺,用長槍挑翻了一個又一個英勇的暹羅戰士,如入無人之境,三頭戰象的圍攻都沒有將他擊敗,反而被他一一擊殺。

戰鬥開始到如今,已經差不多兩個時辰了,從上午打到下午,無論是暹羅士兵還是緬甸士兵,都已經消耗了大半的體力,但是戰爭還在繼續,緬甸十萬大軍壓上來,暹羅五萬精銳頂上去,雙方在這篇並不寬闊的地帶拚死的交戰,小山丘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誰占據了小山丘就占據了高處和優勢,可以對下射擊。

暹羅的火槍隊和緬甸的火槍隊反複交戰拚殺爭奪小土丘,然後在土丘上對下射擊,對對方的軍陣帶來打擊,對方也不甘示弱,在刀盾兵的保護下奮勇衝上小土丘和對方肉搏廝殺,直到奪回山丘為止,這樣小小的土丘,居然成為了激烈的拉鋸戰的血肉戰場。

暹羅人到底是兵馬少,即使英勇向前,也無法抵消緬甸人因為人數多而帶來的優勢,緬甸人不斷的進擊著,撕裂著暹羅人用血肉組成的戰線,一步步向前把暹羅人的戰鬥空間壓縮壓縮再壓縮,從兩個時辰戰鬥開始前到現在,暹羅人已經後退了很長一段距離,整體戰線被緬甸人壓著打,顯得十分困難。

最讓納瑞宣心疼的莫過於動用火炮減緩陣線壓力的時候,突然被緬甸人的象兵掉轉槍頭攻打過來,一路上的士兵防禦不及時損失慘重,十多門火炮和不少炮手就這樣死在了大象的蹄子下,使得暹羅人的火力驟然衰減,被突破了好大一個口子,納瑞宣親自帶兵去堵,拚死作戰才把戰線穩住,繼續對峙。

但是,這樣的對峙到底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呢?答應前來支援的明軍到底什麼時候才回來?明軍到底現在在什麼位置?

他不知道。

他已經一個上午不曾得知明軍的動向了,派去的傳令兵也沒有回來報告,明軍更是沒有任何生息,似乎完全消失了一般,天朝上國的軍隊難道真的要坑我一把,讓我在這裏全軍覆沒?我全軍覆沒了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他們那三萬軍隊真的有把握和緬甸二十萬人對著幹?

這不科學,這不邏輯。

納瑞宣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來明軍見死不救的好處何在,如果明軍不會見死不救,那麼唯一的理由就是明軍還沒有抵達戰場,在路上因為什麼事情耽擱了,所以還沒有趕過來。

可是昨天就說還有一天就能趕到,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才會延遲到現在還沒有抵達?難道是被提前準備好的緬甸軍隊繞道阻擊了?很有可能啊!緬甸人也知道周邊地形,他們可是無數次的打穿了暹羅的國土,他們絕對有可能繞到明軍前麵去攻擊明軍,遲滯明軍的腳步,要知道,閔啟德現在黑化的連夜襲這種事情都做得出來。

納瑞宣對閔啟德的道德觀念一點把握都沒有,麵對麵的交鋒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閔啟德不止要在正麵決鬥,還要在側麵擾亂納瑞宣的布置,那麼他可就真的危險了,這五萬精兵一旦損失殆盡,那麼他五年內都難以恢複元氣四處征戰光複祖國,要知道,除了緬甸之外,暹羅還有很多仇敵需要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