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以後,萬曆二十三年八月十六日,大明暹羅聯軍準備妥當,在暹羅國都大城以北的地區舉辦了誓師大會,宣誓要消滅入侵之敵,收複淪陷的國土,再打到洞武國的國都勃固去,生擒莽應裏,將其淩遲處死!
大軍士氣高昂,戰意昂揚,納瑞宣以高超的演說技巧將自己的士兵激的嗷嗷直叫換,大明軍陣這一方倒是沉穩的緊,不過蕭如薰登台一拔戰劍朝天一指,大明軍陣中就發出了整齊劃一的怒吼——萬勝!
連呼三聲而罷,蕭如薰收劍入鞘,大喊一聲:“出征!”
隆隆戰鼓聲響起,龐大的軍陣有條不紊的運動起來。
暹羅人用好奇的眼神看著緩緩運作起來的大明軍陣。
他們不僅僅想要收複國土滅掉緬甸,更期待的是看到大明天兵是如何戰鬥的,他們都很想看看那個強悍無比的國家的士兵是如何戰鬥的,用四萬人征服一個有二十萬人軍隊的國度的軍隊到底是多麼強大。
大明暹羅聯軍北上出征的消息很快就傳遞到了彭世洛府的緬甸軍營裏麵,閔啟德得知這個消息之時,正在暴怒之中,因為他派出去的搶糧軍隊沒有一支搶到足夠的糧食,周圍城鎮村落裏的暹羅人好像瞬間就從人間蒸發了,隻有淩亂的房屋,沒有人和糧食錢財,一看就是全部跑路了。
有些人留著完整的房屋,還能讓緬甸士兵住進去避避雨,有些人則是非常光棍的把房屋一把火燒掉了,連個房頂都不留給緬甸人,導致因為強行軍而沒有帶夠物資的緬甸主力戰兵有不少人隻能在外麵淋雨吹風,有數的帳篷和防雨的東西隻能給軍官和地位較高的精兵使用。
此時雖然是炎熱的時節,但是淋雨吹風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帶來病痛,從第一名緬甸士兵感冒發燒開始,短短幾天,已經有幾百名士兵感冒發燒了,雖然閔啟德已經很快的采取了措施,把生病的士兵和健康的士兵隔離開來,但是還是有大量士兵感冒發燒失去戰鬥力,缺衣少食的狀況下,緬甸軍隊的軍心被嚴重的動搖了。
閔啟德一邊派人催促雜役部隊盡快行軍,一邊派人四處尋找房屋和糧食衣物,甚至是藥物,但是很少有所獲,從彭世洛逃出去的百姓們不隻有往南邊跑的,還有往北麵和東麵跑的,緬甸人進犯的消息瞬間傳開了,大量百姓落跑,臨走了還不忘記毀掉房屋和田地,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讓世仇的緬甸人得到,這是他們自發的行動,沒有政府組織。
要怪就怪緬甸人把暹羅人傷的太狠,兩國世仇數十年,彼此之間的仇恨都難以化解,從官方延續到了民間,頗有不共戴天的架勢,現在一聽世仇來進犯了,又要來摧毀他們的生活了,他們憤怒之下,就算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帶不走了,也一定要燒毀,絕對不會留給緬甸人,讓他們吃土去吧!
這就造就了大戰在即的關口,閔啟德所麵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