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你還記得在朝鮮的時候我是怎麼說的嗎?”
袁黃一愣,沒想起來什麼東西。
“我說,大明的北疆這些年來越來越冷了,春季來的越來越晚,冬季來的越來越早,這天兒也不似之前那般暖和,而是愈加寒冷刺骨,北地民眾多有抱怨,近年來降雨量越來越少,糧食產量也不複之前那般多了。”
袁黃忽然就響起來了當時在朝鮮的明軍大營裏麵,蕭如薰曾經麵色凝重的對他說過這樣的話。
“季馨,你到底想說什麼?”
蕭如薰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袁公,我是想說,天氣如果再這樣冷下去,大明北方,天氣會越來越冷,降雨量會越來越少,河水湖水井水都會幹涸,黃河以北的所有耕地將無法產出糧食,整個大明以北的糧食將絕收!將產生嚴重的饑荒和流民之亂。”
“什麼?!”
袁黃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袁公,我曾對華夏曆代的大的災難感興趣,在家便搜古籍,查閱過很多古籍和地方誌,犬戎滅周平王東遷,齊桓公尊王攘夷,秦末漢初匈奴之亂,黃巾之亂,兩晉五胡之亂,唐末五代之亂,元末之亂,以至如今,我看到了一個很令我感到吃驚的事情,這些大亂時期,往往都會一並發生各種旱災,蝗災,農作物絕收,農民起事,還有瘟疫。”
“那能說明什麼?”
“那能說明曆朝曆代的大亂之爭並非僅僅是人禍,還有天災在其後作祟,袁公,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如果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百姓會做亂嗎?”
“那自然不會,但是風調雨順並非是每一年都會出現的,這要看……”
袁黃忽然停下了自己的說辭,他似乎注意到了什麼。
“這要看上天是否願意,對嗎?袁公,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不能每年風調雨順,為何我們不能一直風調雨順下去?為何每年我們不能一直豐收下去?如果可以的話,會少掉多少作亂之人?”
“天行有常,不因堯存,不以桀亡,豈是我等凡人可以揣度?”
袁黃隻能這樣吱吾著。
“對啊,袁公你都說了,天行有常,天行,是有常規的,是有其規律的,冥冥之中,天有他自己的規律,如果我們發現了這個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並且運用這個規律,就能避免很多的災難。”
“這如何可能?那是天啊!”
袁黃指著自己的頭頂,瞪大了眼睛。
“袁公,二十四節氣難道不是天行?我等觀天象,預測下雨下雪晴天雨天東風南風,難道不是因為掌握了天行有常?若是沒有掌握天行的部分規律,我們如何確定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如何區分一年四季?如何確定春分夏至?這都是天行,是古人掌握的天行,既然天行能被掌握到這樣的地步,自然可以再往裏麵繼續鑽研,掌握更多的天行之道!”
袁黃瞪著眼睛張著嘴巴,一個字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