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2 / 2)

那探子自己預計對方起碼有七八萬人,至於自己看不到的那就另當別論了,綜上所述,蕭如薰覺得緬甸軍此來一定帶了足以和明軍暹羅軍交戰爭鋒的兵力,而且戰略目的一定是挫敗明軍和暹羅軍的起碼一部分人馬,在輿論上給緬甸挽回危局,以免緬甸落入更加孤立無援的境地。

蕭如薰還是不太了解莽應裏和閔啟德,不知道他們是懷揣著怎樣的心情而來的,但是他所預料的其他還是正確的,比如緬甸軍隊的戰兵的大致數量。

隨後的消息讓蕭如薰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他覺得緬甸人此來可能不僅僅隻是為了挽回輿論那麼簡單。

八月三日,有戰報傳回大城,戰報上稱緬軍一部突入邊境,攻克邊境重鎮湄索,八月四日,又有戰報傳來,稱緬軍大部隊馬不停蹄向班邦珊進攻,已經擊潰部分守軍,班邦珊告急。

八月五日,戰報稱班邦珊陷落。

八月七日,有戰報稱達府陷落。

八月八日,戰報稱緬軍十萬一路往東不曾停息,沿途擊潰多支小部隊的進攻,銳不可當,所到之處縱火焚燒,殺戮無數,暹羅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向南潰逃,納瑞宣王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宣布整兵備戰,隨時準備北上,並且聯絡蕭如薰,請求明軍一同出擊。

蕭如薰看著地圖,往緬軍進軍方向所在的東部一直看過去,看到了一個較為明顯的標注。

“王上,這裏是哪裏?”

蕭如薰指著地圖上的一個標注。

“這裏,這裏是彭世洛府,是小王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很富庶的地方。”

蕭如薰點了點頭,開口道:“沒錯了,緬軍的目標就是這裏,緬軍大概是想占據這裏,摧毀王上的家鄉,打壓王上的威望和信心,增強他們自己的軍心,而且,大概也存著要奪取糧草的想法。”

“什麼?!”

納瑞宣王仔細觀察著地圖,很是訝異的發現緬軍的進軍路線的確是筆直朝東奔著彭世洛府而去的,那是他的家鄉,是他的支持者和聲望最高的地方,彭世洛如果陷落被焚毀,在政治上就會讓納瑞宣王陷入極其不利的境地,至於奪取糧草……

“洞武國被諸國孤立,諸國皆奉大明為正統,拒絕給洞武國提供更多的糧草和錢糧,其國內烽火遍地,反抗者諸多,莽應裏窮兵黷武不思生產,早已把家底敗得精光,哪裏有可以支持十幾萬軍隊長期作戰的錢糧?我預計他們的錢糧一定不多,之所以如此緊迫的進軍攻擊,定然是想著要得到糧草,順便打擊我們的信心。

彭世洛府又是王上的家鄉,定然富庶,一邊得到富庶之地的錢糧為己用,一邊打壓王上的威信,陷王上於不仁不義之境地,使得王上不得不緊急出動兵馬與之抗衡,直接與王上的主力對決,以逸待勞,等王上率軍奔馳而來,其大軍早已休整完畢,士氣旺盛,而王上則疲累不堪,戰爭勝負清清楚楚,這些人的算盤打得真是響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