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五 戰象(1 / 2)

安頓好了部下之後,蕭如薰就開始和納瑞宣王開軍事會議。

軍事會議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商議如何對緬甸作戰,還有兩軍的協同以及後勤保障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事先討論好,之後就會很麻煩,而且在蕭如薰的戰略裏麵,一開始也沒有暹羅什麼事兒,是暹羅自己要加入進來幫助明軍,蕭如薰也不好拒絕,畢竟也是一批人馬,戰鬥力也不弱。

軍事會議的規模很小,主要是納瑞宣和蕭如薰一對一的商議,其餘也就是蕭如薰的幾名親將還有林遠山一個,大概是商量後勤問題來著,納瑞宣王掛出了一幅地圖,將自己的位置還有緬甸的狀態描述得非常清楚。

“如果是滅國之戰的話,按照小王的幕僚們所判斷,莽應裏可以拿出三十萬左右的軍隊,但是這個數字就算是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大的爭議,不說莽應裏能不能負擔得起這筆軍費,就說有沒有那麼多人給他調動也是個問題,小王在莽應龍的王宮裏居住過,對他們較為熟悉,他們全國的人口估摸著也就三百萬左右。

按照這樣的人口數的話,能湊出三十萬軍隊算是極限,超過這個數字,那估計就要連老人和小孩都算上了,就這三十萬,還是算上了他們幾乎所有的青壯男丁,裏麵最精銳的部隊也就十萬左右,包括最精銳的象兵騎兵還有火槍兵,剩下的也就是長矛兵刀盾兵弓箭手之類的。

對了,這三十萬人中,最後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雜役,這些雜役就相當於是主力戰兵的奴隸,專門是給那些戰兵服務的,有一些是招募來,有一些是之前他們東征西討平叛亂的時候抓來的俘虜,平常都做些粗活,洗衣做飯什麼的,真要到了緊要關頭,那就一人一把刀拉上戰場送死,後麵還有火槍隊督戰,莽應龍就經常這樣做。

但是嚴格說起來,這些雜役兵是不能當作主力的,主力一旦潰敗,這些雜役跑得比誰都快,所以他們真的對我們有威脅的兵馬,也就是十多萬,剩下的都是些烏合之眾,對我們沒有什麼威脅,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天兵三萬,我軍五萬,加在一起也有八萬之數,對上莽應裏,並不落於下風,從人數上來說,我們並不弱勢。”

蕭如薰對此有自己的看法。

“不過,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忽略了剩下的十幾萬人,畢竟是有組織度的,比起散兵遊勇還是要強太多,就算是十幾萬頭豬,我們要砍殺也需要時間,更別說是十幾萬人,真要逼急了,他們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不僅要擊潰莽應裏的主力,還要擊潰這些雜役。

如果可能的話,大量的俘虜他們,畢竟是青壯,有戰鬥力,比老人孩子強,不給莽應裏繼續擴軍的機會,而且本督還聽說,王上之兵和洞武賊兵都很擅長驅使大象為坐騎征戰,是否如此?”

納瑞宣點了點頭,開口道:“提督所言不錯,我軍和莽應裏的部隊都有單獨的象軍編製,是出了火器部隊之外最強的部隊,大象身體高大,氣勢磅礴,被馴服之後衝入敵陣無往而不破,我們給大象披上足夠堅實的戰甲,連象鼻子都可以覆蓋上戰甲,甚至可以防禦住火槍的子彈,大象的戰鬥力也就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