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後,餘生每天悠哉地宅在家裏,不是彈琴就是埋頭學習樂理知識,雖然沒有老師教,但對他來說並不難掌握。傅離也不再管他,就像餘文說的,他高興就好,其他的無所謂。
傅離的大學生活乏味得很,除了認識新同學熱乎一陣,再應付應付每周不多的課程,空閑時間可謂一大把。她不喜歡參加社團活動,也不喜歡運動,更不喜歡逛街。老說餘生宅,其實她也不遑多讓,不同的是,她宅在家裏是看書。
傅離超級喜歡看書,當然看得並不是什麼專業書籍,而是小時候被父母視為不務正業的課外讀物,小說、散文、傳記……都看。
說起來,她看課外書的偏好,還蠻有階段性的。
看書的初始,要從傅洪說起。他少時算是個學霸級人物,學習成績好,又趕上恢複高考,憑借學習闖出一片天地。他也喜歡讀書,家裏那一書櫃的書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從傅離有記憶開始,就沒見傅洪翻過那些書,繁忙的工作讓他不再有精力兼顧自己的愛好,於是大大的書櫃成為傅離的“尋寶”樂園。她不隻是在探尋那一個個故事,同時也在解讀著傅洪一部分的青春印記。書的選擇,很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那時傅離剛上小學,每天完成作業後,她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翻家裏的書櫃。書櫃是那種老式的木頭櫃,按作用大概分為上中下三層。
中間是寬寬的可以做寫字台的一個平麵。
寫字台下方正中間是可以拉出的椅子;兩側各有一個櫃子,木頭門、很深,傅離鑽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櫃子。那時傅離長得小小的,整個人都能鑽進櫃子裏。人進去後,櫃子裏沒有光線、漆黑一片,要找東西就隻能憑借手感和氣息。可能眼睛看不到時,嗅覺會格外敏感,傅離總能聞到書籍紙張特有的那種味道;現在想想,更可能的是書本放久後歲月的沉澱。
寫字台上方是略窄些的書架,帶有木質的推拉門。每當挖到“寶貝”後,傅離就會踩著椅子,坐到寫字台上翻看。平時沒人會用這個寫字台,書櫃也已經被當成雜物櫃。
傅離貓在書櫃上,隻埋頭看書,對經過的人毫不理睬。大人們卻會擔心她的安全,怕她跌下來。後來見她每次都呆的好好的也就不再打擾她,因為看書這個愛好還是值得鼓勵的。
書櫃裏各種書都有,她來者不拒,翻出什麼看什麼。那時她字都是認不全的,對很多句子的含義也是連蒙帶猜,而正因為是自己拚命理解出來的,印象就會很深刻並一直留在記憶裏。以至於長大以後,傅離再去讀當時看的書,發現作者表達得完全是另外一個意思。與記憶中相差甚遠的情節,常常讓她哭笑不得。
當時的環境也讓看書成為傅離難得的娛樂,電視機就幾個頻道,還是分時段的,更沒有網絡。在那個小地方,除了跟小夥伴出去瘋跑也沒什麼可以玩耍的。雖然傅離也喜歡出去玩,但大多時間要呆在家裏,傅洪對外出管得很嚴。
於是主觀意願和客觀環境造就了傅離喜歡看書的愛好,這也成為她受益一生的習慣。
小學的時候,她靠傅洪的書度日。父母沒有專門為傅離買什麼類別的書籍,但也沒有限製她的閱讀。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傅離可以任意看她喜歡的書,這就讓她的閱讀習慣自由野蠻生長。小說的閱讀性及故事性特別吸引傅離,讓她深深陷入它的魅力中。
傅洪的書中小說並不是很多,傅離顛來倒去看那幾本,實在膩了就換換口味看百科全書。在精神食糧匱乏的那時,百科全書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到了初中,傅離開始有零花錢。她會到舊書攤淘書看,這時選擇的餘地就大很多,但多是看武俠小說。她也沒特別要讀金庸、古龍等武俠大師的作品,通常是翻開一本書的前幾頁看看,如果喜歡作者的開篇及文筆,就會買回家細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