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山東行(1 / 1)

第三組全體成員緊接著就前往國內農業大省山東,坐高鐵到濰坊隻需要兩個多小時,到了濰坊北站,濰坊當地政府派人來接課題組成員,然後直接去了壽光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參觀,看到整個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來來往往很多箱式大卡車在半封閉的頂棚下麵一排排擺放了水果、蔬菜等農產品,而且全程電子化交易。

當然很多蔬菜水果已經在進市場之前已經被長期集團客戶點對點采購,協議價格穩定。而進入市場的都是麵對各地批發商,隨行就市,因此,供應量和需求量之間的博弈就是價格上下波動的動因。能夠拉來SG市場的都是市場老手,經驗豐富,菜販子稱呼都是有點輕視了他們對市場和價格的把握能力,準確的講,在他們中間規模做得大的,不亞於現貨市場的做市商,往往能在供給和需求的信息敏銳地報出賣價,需求波動不會太大,供給確實有高有低,因此,總是能通過供給量變化而左右價格。在這個過程中冷鏈倉儲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就曾經有人在大蒜、生薑等品種上進行冷鏈倉儲,由於儲存保鮮技術的高明,即使是存儲了一兩年的大蒜、生薑賣相依然很好,因此,在供應量大的時候拚命壓低價格收購農民手裏的大蒜生薑,而到歉收年景的收獲翻幾倍的價格出售,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市場做市商的價格把控能力,而這個農產品領域往往由於市場交易量並不是很大而不受到政府關注,但是對於各個產地的農民來講是切膚之痛,也是做農業賠多賺少的原因之一。多收三五鬥的故事即使是二十一世紀20年代了依然發生,這裏麵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解決的方案呢?

課題組還參觀了生薑現貨交易平台,這個電子化交易平台給生薑產業帶來了非常大的交易量和資金方的關注。聽交易平台的負責人介紹,自從交易平台開業以來,種植戶的收入保持穩定,很少再出現虧損的情況,原因就是由於交易平台由於電子化互聯網交易,關注的不僅僅是做市商和經銷商,還有投機客,因此,市場價格比較活躍,因此,種植戶在現貨市場會把自己的貨直接通過會員通道報價,把自己保本加合適利潤就掛出去絕大部分生薑產量,剩下一小部分隨行就市賣,這樣種植戶自從市場平台設立以後基本不怎麼虧錢。

課題組的壽光之行考察發現,農產品不僅僅要在種植端給予農民極大的扶持和幫助,而且在市場端建立起完善的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而不能僅僅依靠農貿市場和菜販子來支撐農產品流通,流通市場建設越完善,中間環節信息越透明公開,農民受益越多,農產品價格總是能維持在合理的價格,是保障農民正常勞動收益的重要舉措。現在對各種交易市場的管製,應該分開來看,對於真實交易的市場平台應該放開,給予支持,對於違規融資投機市場要管製。生薑不僅有農貿市場,還有現貨交易平台和全國期貨市場,這樣一來,生薑的價格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