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許繇(1 / 2)

很久很久以前,太行山以西還沒有黃沙禿山,也沒有人到處挖煤,那時山林繁茂,幽穀靜深,生物秀異,河海清湛,天地之間靈氣沛然、人間氣象陽健葳蕤。

天地人寰渾然一體,天人以下,各類修者與凡夫俗子雜然相處,仙凡之間還沒有界域的阻隔,人類聚族而居,血緣清晰、種群穩固,並無語言、文化和膚色的分別,王者以賢能立,天下權柄得自神授。那時的自然生態還沒有遭到破壞,水陸山川多是原始狀態,深山野林、遙海遠島無人居住,除了野人、幽隱、修者偶爾涉足,大部分地方還杳無人煙。

高士許繇因慕姑射神女風華,一路尋訪而來,結廬於呂梁深山,與道修披衣、丹修方回、心修善卷、器修噬缺四位大修士相與往還,以露珠霜雪為飲,山果野禾為食,每日領略明月鬆風、清歡幽趣,月初則呼朋引類,紛紛來到姑射山神女峰峰頂聆聽飛升在即的姑射神女講述自然道法,下來後與自己的道法印證,往往有所穎悟,再與三五好友相互督促,習學不輟,修為日深。山中歲月無盡,卻是好生自在。

這時匡扶天下的帝堯時年近百,在位有七十多年了。他壽命無多,深恐天下無人可托。他的嫡長子丹朱因幼年失母,作為父親的他又政事繁忙,沒能好好對他撫養教導。待他將亂象叢生、民怨沸騰的天下治理得有所起色,國勢安穩、水患平息、諸政清明時,他已經垂垂老矣,這時他才有空回到家中修養身體,這時他才發現,他和結發妻子鹿氏女所生的那個可愛的孩子——丹朱早已長大,卻因他的漠視、後母的冷待、後母兒子們的忌憚敵對而變得剛暴頑蠻,實在不能擔當天下,做一位合格的繼任者。

帝堯與鹿氏女本是一對恩深意重的道侶,同一個宗門同一個師父,隻因帝堯生在帝王之家,兄長摯不德不仁,任意胡為,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帝堯不忍棄天下於深淵,毅然應國中太政園所請下山踐位,為國事宵衣旰食,鞠躬盡瘁,百折而不改。他們的師父認為帝堯這是凡俗心重,為鹿女的道途計,便將鹿女送入宗門內九重寶塔修煉,不入神合境不放她出塔。又不耐成為人皇的帝堯威勢,與掌門與宗內長老一起,攜徒子徒孫將山門遷至深山更深處,阻絕了帝堯的探視。

帝堯抱著丹朱與妻子灑淚分別,當時是發了誓要將資質平庸不能修煉的丹朱培養成凡俗間第一人的,這時見誤了丹朱,不禁椎心刺痛,黯然久之,卻也隻得與四方諸侯商議,讓他們各自選薦賢能以輔佐丹朱治理天下。

四方諸侯推薦了十幾位賢能之士,帝堯將這些人接到國都,儲於高樓華館,皆以國士相待,讓他們行走坐臥都與他和丹朱一起,以便觀察選擇和任用。

三年過去了,帝堯已熟知國士們各自的才能、品德,雖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缺點,但總算差強人意,依其才能都能擔當各個職能部門的事務管理。按說這時可以嚐試著向丹朱交托天下權柄了,可他那顆懷惠天下、慈護愛子的心還是無法放下。

是留戀這帝王之位嗎?他的方伯、秩宗、理官們或許正有這個猜疑,可他自己知道不是。這三年朝夕相處,丹朱不加掩飾的直率剛暴、國士們高調的仁孝大義,總讓他生出一種不敢對丹朱放手、不敢對國士們全然信任的憂慮。

山野之中或許還有更多、更好的遺賢、高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