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兩人暫時是各睡各的,互不打擾。
連波第二天繼續刷牆,刷的是那種淡淡的藍,他喜歡藍,因為海是藍的。想來在海邊生活兩年,他對海產生了很深的感情。朝夕先是去買菜,買了菜回來又出門,再回來的時候拎了一大包布料,原來是她定做的窗簾。非常湊巧,竟然也是藍色的,白底藍格子,非常素雅溫馨。他們並未事先商量,卻意外地默契了一回。
連波一聲不吭接過窗簾掛上去,然後將幾個房間的頂燈全部換上新的,屋子裏一下就亮堂起來,像新的一樣。兩人依然是很默契,連波把床和家具買回來,朝夕就把相應的裝飾買回來,比如各色床單被套、沙發靠墊、掛畫、廚房碗筷等。兩個人似乎都想在經濟上不虧對方,連波買彩電,朝夕就買冰箱,待連波把洗衣機買回來,朝夕買的一套組合音箱也剛好送貨上門。
不僅是在經濟上,在家務活上他們也盡量做到互不虧欠,連波做飯,朝夕就搶著洗碗;朝夕拖了地,連波就會搶著去倒垃圾。兩人隻有兩樣事情是分開的,一是各自的東西各自放,所以連波買了兩個衣櫥和兩個書桌書櫃;二是各自的衣服各自洗,連晾的時候都是分開晾的,似乎都很忌諱觸碰對方的東西。
最不可思議的是,在整修屋子近一周的時間裏,兩人說過的話沒有超過十句。就是必須要有的交流,也多是用紙條代替。比如連波出門不回來吃飯,他就會留個紙條,“我晚上不回來吃飯,不用等我”,或者“菜我來買,你回家先把飯蒸好”,朝夕也會留紙條,但也都是簡簡單單一兩句交待的話,沒有任何贅語。
其實連波除了忙著整修屋子,還在跑新的工作單位,男人不能沒有職業。跑了兩天,最後在一家私立的職業技術學校找了份代課的工作,教政治經濟和語文,連波想暫時先過渡一下,待穩定下來後再謀其他的工作,有了工作就不用整天待在家裏,不待在家裏他就不用整天麵對她。朝夕是不是也如此,他不知道,他隻知道兩個人即便同住一屋簷下,但是很少麵對麵地相處,他在客廳,她就去臥室陽台;他在書房,她就在廚房;他看電視,她就到自己房間跟朋友打電話聊天。這樣的日子要過一輩子,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他沒有退路。
待一切收拾妥當後,朝夕給他留條:“明天上午你把戶口本帶上,我們先去照相,然後去居委會開證明,如果時間來得及,下午就去民政局登記。”
連波下班回來,兩人一起做飯吃,吃完飯連波就去找自己的戶口本。待他拿了戶口本出來,朝夕正坐在沙發上麵無表情地看電視,電視上很熱鬧,是台綜藝節目,唱唱跳跳不停,可她的表情沒有一絲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