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發射火箭(2 / 2)

而且在冷戰之後,因為航天技術的極大阻力,炎黃帝國和克恩聯邦都失去了在這方麵的興趣,讓新一代發動機的研製更是腹死胎中,可以說這十幾年航天技術基本沒有什麼進步。

不過“接觸日”之後,航空局從政府那裏,得到了數百億炎黃幣的經費,曾經拖而不決的好幾個項目,像空天飛機和新一代火箭引擎,都立馬開工。

對於孫佳燕來說,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黃金時代,哪怕在冷戰,他們都不可能得到如此豐裕的資源,同時展開如此多的項目,並且有這麼頻發的發射任務。

而炎國議會決定往他們身上投錢的原因也很簡單,雖然指望在一個世紀內開發太空不現實,但是炎國在這個外星世界,有很多項目需要航天技術。

那就是發射火箭,無論是通訊,偵查,導航還是土地資源調查都需要衛星,而很明顯神州大氣層外麵,沒有任何人造衛星。

而且鑒於神州在體積上是天元星的幾十倍,意味著這裏需要更多的衛星,無論是軍事還是民用的,至少要幾千顆才夠用。

根據炎國計劃,在三個月內就要發射150枚衛星,這樣才能滿足最基本的通訊和偵查工作,為後續的開發計劃進行準備。

更難的則在後頭,炎國希望兩年內,在神州發射3000枚衛星,要知道,整個天元星現在的現役衛星也就不到2000枚。

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哪怕炎國在神州事先修建了一座衛星發射中心,想要在兩年內發射這麼多衛星,也是近乎天方夜譚,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外加上後麵還會有更多的任務,發射更多的衛星在神州軌道,而想要做到這些基本不可能的奇跡,就需要提高火箭的運載力,盡可能借助一顆火箭發射大量的衛星,做到頻繁的一箭多星。

況且關於天元星神奇的低引力現狀,炎國官方和學術界都很好奇,但卻無法解釋其背後的原理,但或許在外層空間能更好的觀測這種現象,畢竟在一個不同的角度更好分析問題。

所以炎國計劃在神州外層空間發射兩座大型空間站,派遣宇航員上去進行相關的科學研究,並且觀測神州外層空間的靈能密度之類的,順便建設太空望遠鏡對神州的恒星進行觀測。

比起發射衛星,這一類科研任務更加的長期化,而且這很有可能直接改變整個人類物理學的大廈,但想要做到發射空間站和巨型望遠鏡上去,就更需要穩定的火箭運輸能力。

這兩個原因,也就是炎國政府重新重視航天局的理由,新一代的空天飛機和預冷噴氣發動機引擎項目,被提到了極高的位置,每天都有火箭在神州被發射。

孫佳燕所在的課題組,也因此立馬被調遣到了神州,主持其火箭引擎的相關工作,並且是負責發射火箭的工作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