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首富無疑是一個荊棘編成的花冠,是榮譽,也是危險。“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桃花扇》中這出名段可謂是中國很多富豪的真實寫照。盛極必衰、榮大則辱,是古今中外的一條“定律”,而努力做到“知止常止,則終身不恥;知足常足,則終身不辱”,也是無數鮮活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從牟其中,到周正毅,再到正在接受審判的黃光裕,這些民營企業家抒寫了一個又一個商業時代的神話,而最終卻紛紛落馬、落得身敗名裂。當然,這其中有社會背景、體製缺陷的種種原因,然而他們自身**的膨脹、企業家精神的缺失,以及對大局勢的無視,更是他們失敗的關鍵原因。

而反觀劉永行、劉永好兄弟,有著和黃光裕等人相似的成長背景和經曆,他們為何卻會根深葉茂、蓬勃長青?古人言“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從事業的長遠著眼,審時度勢,與黨和政府大的政策保持一致,很少鑽政策空子,遠離官場的潛規則,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實業創新,所以能在危難時刻讓家族生意避開政策調控的鋒刃,也就避免了很多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悲劇性結局。

改革三十年,人們見慣了太多一夜暴富、權力尋租,不正常的財富積累扭曲了人們對財富的認識,使人們狂熱的投身於一輪又一輪的財富泡沫之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去倡揚一種真正的創富觀:隻有通過勤奮踏實的創新活動,才能實現來之不易的基業長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