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清日天津條約》(3 / 3)

可是如今自己是騎虎難下,海陸軍的同時大敗,令國內對他的職責聲毫不比張雲飛的剪辮子稱王事件小,甚至要要超過對張雲飛的職責,因為張雲飛遠在海外,而李鴻章卻就在跟前,切切實實的關乎國家命運。

而朝廷上,皇上又命恭親王奕組建了督辦軍務處,令他組織軍力反攻朝鮮。而奕卻是打著收複失地的旗子暗地裏又受太後的意思讓自己趕緊把和談的事情定下來。

李鴻章是戰也不是,和也不是!無法決斷,如今看到這個情報後,反而下定決心議和了,因為他知道一旦日本恢複補給的話,以北洋現在的狀態,恐怕得讓小日本打回老家去!士氣不振,軍心頹喪才是主要原因。

於是李鴻章答應了日本外相陸奧宗光的要求,簽署了《清日天津條約》,本來陸奧宗光以為清政府不會輕易地向日本低頭,因為幾千年來日本一直處於中國的威壓下,毫無反抗之力,國內民眾亦是對這個幾千年的天朝上國有著說不清的懼怕之心,日本明治天皇此時隻敢在國內稱天皇,而在國際上依然隻是稱日本國王,蓋因這個頭銜是幾千年來中國的慣例,可見中國在這個地區對日本無形的影響力此時還是很強的。

曆史上甲午敗後,中國正式淪為了三流國家,此後一直處於列強的欺淩下,才導致日本全麵侵華時在對華的稱呼上,由支那人改稱為支那豬,使支那這個詞變成了貶義詞。

因此,陸奧宗光很高興的同李鴻章簽署了《清日天津條約》。條約內容如下:

1,清政府放棄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保護權,承認日本與朝鮮訂立的條約;

2,清日陸路交界開放貿易,清國同朝鮮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東北應納各種賦稅,按照現在通商稅則條款降低;

3,開放天津、上海兩處為海上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口岸附近建立工廠,

4,日後清國修築東北鐵路,‘應向日本給予優先考慮和政策傾斜’;

5,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清日兩國派員到清日朝鮮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6,日本不再尊清國為上國,兩國使館正式升級為公使館;

這次談判陸奧宗光隻是想著拖延時間,等待國內的決策。此時見如此條件大清都敢答應,看來清國是不準備打下去了,他也知道日本如今也是強弩之末,無法再同清國全麵開戰了。因為張雲飛的這次襲擊日本,帶來的負麵影響已經顯現出來了。

原來,日本軍部為了增加國人同清國開戰的決心,利用在清國的間諜,偽造情報發回國內,稱清國上下已經集結數百萬大軍,力圖將日本趕回原始時代。這才使得國內民眾一心同大清決一死戰。

待陸奧宗光同清國簽署了《清日天津條約》傳回國內後,日本民眾都鬆了一口氣,反而因清國有數百萬大軍而不敢再開戰下去,全力保證已經得到的利益,不再開罪清國了。軍部的假消息如今竟發揮了負麵效果,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正在佐世保戰時大本營督戰的日本天皇看到條約內容後,十分高興,很快便同意並簽署了條約。並向全軍下達了徹底停戰的命令。於是軍部秘密策劃的決死一戰的計劃也宣告破產。

戰爭有時候非常複雜,有時候又非常的簡單,剛打了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就像曆史上曹操隻燒毀了袁紹的糧草,就令十倍於己的袁紹軍打敗撤退。大清不但沒能好好利用張雲飛給它創造的最有利的戰機,反而給了日本如此多的好處,看條約的類型簡直就是中法新約的翻版。

巡洋艦需要您的支持!盼望您手中寶貴的推薦和收藏!您的推薦和收藏就是我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