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來廈門,於我有著特殊的意義。天氣不熱,遊人不多,這時的鼓浪嶼,最美、最恬靜,也最養心。

娜雅家的旅館,房前屋後都爬滿了花,仿佛活在夢境中。沒有尋到張三瘋,但趙小姐把要說的話寫在我的咖啡杯上。是的,要“愛生活、愛自己、愛家人”。可是,現在的我卻越來越像個幽魂一樣的漫步在這裏。

來鼓浪嶼的另一個目的,是因為貓。在生命的不同階段,貓都是我最重要最真誠的夥伴。

它們也許不像狗兒一樣聽話活潑,但最能察覺人情冷暖。記得小時候每次我哭,家裏的貓兒總能第一時間跑來,望著我,然後輕輕跳到腿上,用特有的“呼嚕”聲平複我的情緒。

每一隻貓都有獨立的性格,聰明、慵懶、敏捷、淘氣、安靜、憂鬱。貓可以很依賴很眷戀一個人,也可以很獨立很堅強,得失的法則早已明了於心,不求遇到一個懂它的人,隻求能自由快樂地生活在陽光裏。

文人愛貓,因為貓善於感知。藝術家愛貓,因為貓有靈氣。神話傳說將貓作為一種通靈的神物,通過貓的眼睛可以自由穿梭天堂、人間和地獄。有人說,貓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長時間與人對視的動物。事實上,如果仔細盯著貓的眼睛,瞳孔反射的,是你自己的內心。

鼓浪嶼的人愛貓,已經到了極致,貓是咖啡的雅名、貓是小店的招牌、貓是能工巧匠手中的精致小物、貓是茶餘飯後人們的焦點。悠閑的生活因為有了貓,顯得誌趣十足;百年的老區因為有了貓,也呈現勃勃生機。

最享受的,還是這貓兒一般漫無目的地閑逛,不知在往哪兒走,所以也就總能遇到驚喜。

匆匆趕路的我,此刻最需要的是慢下來,靜靜地品一品這小島的人和物。一座不急不忙,不慌不亂地生活著的島,會悄悄地將心融化,把細膩的感情流入血脈,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

越來越偏離人群的我,誤打誤撞地走進了居民區。每一棟老房子都在講述著古老的故事,而人們就這麼安安靜靜地生活了上百年,戰爭的洗劫、歲月的雕磨似乎都改變不了島民對待生活的態度。

牆上的花兒開了一年又一年,教堂的唱詩班換了一屆又一屆,小學校送走的孩子一批又一批。曆史終究在這樣的平和麵前折服,再沒有了改變這裏的打算。

我開始亂闖一些小店,知名的無名的。店員並不介意你是否喜歡,隻是微笑著很禮貌很耐心地陪你看每一樣東西,似乎這些物件本身就有生命,如果能遇到欣賞的人,價碼什麼的已經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