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對於楚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一趟武漢站之行,對楚漢文化幾近癡迷。
陽光明媚,武漢春暖。梅花未謝,櫻花含苞。這樣的日子裏,倆姑娘每人租一套漢服,就這麼開始了戲耍自拍。
一種文化穿在身上,才徹底感受到它的精髓。每一步都靜靜輕輕,不敢讓這美麗的衣衫沾了塵土。寬長的袖子、緊束的腰身,上衣下衫,用羅、絹、麻、棉、紗精細地層層織起,繡上百花,每一件衣物都有講究,每一種穿戴都是禮儀。難怪宋朝郭靖為了“不棄漢衣”自殺,這種隨身而動的曆史文化,現在竟很難見到。
金美人的一襲藍衣讓相機停不下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雙手向天,真讓人想隨她奔月而去。
雄風猶在,隻是這荊楚城郭在春意中多了幾分妖嬈,連戰旗都變得柔和。
現代工業帶來了速度,卻磨失了精細。這清代的瓷杯,可以作畫寫詩,每一處都紋路清晰,獨具匠心。
瓷器、漆器,最終到寶石美玉,博物館陳列的美物隔著曆史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這明代的金箔手環,不也是現今的流行。
一處掛簾,
用雕刻精細的玉石串成,古時的工藝,為何現今無人沿襲。
金叉插在發上,定是起到了幾分穩重的功效吧,鏡前細細打扮,最後一步插上這發簪,整個人都變得瑰麗耀眼。暮色時分,輕解羅裳,隻輕輕一抽,烏黑長發披肩垂下,更是另一種迷醉。
最喜歡的,還是這陶人。那個時代,對萬物還保留著原始的敬畏,神話、想象也就不受局限,天地之間生靈皆有它的命數,誰都不慌不忙地過著日子。直到有了利益,人也就不再安於平淡,寶劍鑄成之日,寒光一道,驚醒了沉睡的預言。
尋找楚文化,要靠耳朵。坐在台下,看編鍾撞擊
“宮商角徵羽”,高高低低,時緩時急,音階幻化出大氣磅礴的漢王朝,皇權、威嚴、江山內外,一統天下。這樣美妙的聲音,為何我今天才聽到。傳承幾千年的民族樂器,為何越來越不受重視。
也許,我們該想想,世界為什麼常少了中國的聲音,選擇做沉默的大多數,也許不會受到傷害,但也隻能一直沉寂下去。一代又一代,我們追逐西方流行、日韓旋風,卻從沒有回頭看一看。老祖先留下的才是最寶貴最獨特的財富,身體裏流淌的,是驕傲的中國血液。
一如這楚樂漢服,親耳聆聽、親膚相觸,才發覺原來最好的就在身邊。
後記2:楚文化源遠流長,保留完整的編鍾奏出的聲響依然清晰震撼。湖北曆史博物館,陳列了讓人折服的曆史,也保留了讓我們驕傲的文化。生活在這裏,可以隨時看看這些豐富的非物質遺產,該是多麼得意。漢服、旗袍、唐裝,都是我特別愛好的服飾,隻是收集了很多,總沒有機會穿著。在這個人心不古的年代,武漢保有的傳統文化,顯得如此獨特、美好,讓人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