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悲喜大劇不時上演。
在國際資本全球宏觀經濟對衝大潮中,即使像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亦不能幸免。作為社會中的普通一員,作為單個個體,人們所麵對的危險是可想而知的。本書講述了國際金融史上著名的、目前尚未被人所知的公案,以此來警示世人。
蘇聯的經驗教訓在於在整體市場開放中“金融不設防”。將金融主權問題與金融市場開放問題等同,輕視金融安全的市場準入和無限度開放,最終給前蘇聯人民帶來了無法估量的災難,人民財富和綜合國力損失巨大。
日本曾經是多麼不可一世,把東京賣掉獲得的錢甚至可以將整個美國都買下,但是卻在短短幾年內一蹶不,陷入長期的經濟衰退和停滯。甘心接受美歐等國所製定的不平等的國際金融體係是日本經濟衰退根本的內在原因。在不平等的國際金融體係下,再加上日本國內的群體性狂熱和盲目的自信,日本經濟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了。
次貸危機為何會發生,所謂美國金融“精英”們真的不知道危機將爆發嗎?答案是否定的。《鐵山報告》才是美國關注的核心。在次貸危機中,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獲得了像“金融上帝”一樣的權力。這樣的權力如果不是在恐慌時期是無法獲得的,而且在美國這樣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獲得如此巨大的權力也是空前的。其結果是動用大眾的資金為少數投機者買單,進一步將巨額利潤輸送給那些原來設好金融賭局的人。為何在其他地區哀鴻遍野的時候,華爾街的一些投資銀行盈利創曆史新高?其背後的原因不言自明。
國際金融監管在哪裏呢?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金融上帝”的權力誰來監管?金融資金的監控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到目前為止,離岸對衝基金的行為依然是無法無天。德國總理默克爾曾經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裏提出加強對離岸資金的監管,並廢除一些危險性極高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裏立即如驚弓之鳥並托詞拒絕,仿佛是觸犯了美國的根本利益。
相對於當今國外先進的金融模式,我國傳統金融企業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顯得非常落後,在企業運營模式上同發達經濟體有著巨大差距,而發展一體化經濟方麵的不足僅僅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是難以彌補的。要縮小這種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內宏觀經濟的發展並增強金融調控能力,在此前提下,逐步建立完善、複雜、開放的經濟體係和金融係統。
我國的資本管製能力在開放的全球金融係統中麵臨著巨大挑戰:為適應金融全球化的趨勢,資本轉移限製減小,外企資本項目方麵的外彙收支監管放鬆,而居民也能相對自由地調配自己的外彙資產額度,這些相對之前大大減弱的監管力度,將增強我國對長期資本的吸引力。若市場不能有效而合理地調配湧入的資產,便會強力推升金融資產的價格,促成泡沫經濟,而資本在銀行體係內過於頻繁地流動,也將弱化我國金融係統的風險防範能力,造成巨大隱患。
國際短期遊資更會對我們的金融體係造成巨大衝擊。每天有約1/10的國際短期遊資(總額超過10萬億美元)在全球進行交易,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從交易量上看,貿易額度僅為金融資產交易額度的1/80。這樣強勁的資本衝擊,是我國目前脆弱而缺乏相關法律保護的金融係統所不能承受的。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的力度與我國經濟體係對外開放的程度非常不匹配,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製度、監管水平都不能做到為我國金融體係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從人力資源、監管技術、組織架構上來看,也遠不能滿足現代金融體係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