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年這段時間,熙兒就感覺到梓軒的明顯變化。常常有人打家裏的座機電話,問他是誰,他就說是同事,再問是哪位同事,就開始閉口不答了。熙兒雖然感覺給他打電話的是個女的,但因沒有證據,也不想多疑。所以沒有過多地去追究。
年前文軒從廣州帶回了個女朋友。當熙兒在路上遇見他們時,為了避免梓軒的猜疑,熙兒隻好把他當作陌生人,從他們身邊走過。但文軒卻略顯緊張,不由自主地拉起他女朋友的手。熙兒心裏不免笑了笑。心想:難道他覺得我會跟他一樣做什麼小動作?怎麼可能呢?!
大年初二,文軒他們要結婚請客,嬸嬸已提前跟公公婆婆打了招呼,讓他們一家上午去幫忙。熙兒為了避免尷尬,同時心裏有許多對梓軒的不滿。雖然有孕在身,她仍決定騎自行車回娘家去。梓軒知道後,並沒有阻攔她。
或許他也希望自己不要參與文軒的婚禮吧!熙兒想。
路還是那條石子路,人還是這個人。但經過幾年歲月地衝洗,心卻有了許多的變化。當初的喜悅及美好的憧憬已一去不複返了。留在腦海中的隻有深思:未來該怎麼辦?
當熙兒回到娘家後,發現哥哥姐姐她們也回來了,家人基本上團圓啦!一家團聚,自然高興。
但當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時,不免會東家長西家短地聊起來。盡管熙兒已為人母,且已經二十多歲了。但她依然很少插嘴或表達自己的觀點,除非家人問到她的情況,她才會說幾句。
其實,她什麼都不說,家人們都已覺得她與梓軒應該有什麼事。所以哥哥在吃飯的時候說:“熙兒,如果你覺得過得不好,就和他離婚吧!你比他優秀多了,不要那麼委屈自己。”熙兒聽了這句話後,隻是沉默不語。
離婚很容易,可離婚後兒子怎麼辦?肚子裏的孩子又怎麼辦?熙兒想。她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完整的家庭裏快樂成長。
熙兒在娘家呆了三天左右,梓軒打電話叫熙兒回去。熙兒才不想自己又獨自騎自行車回去。媽媽也叫熙兒不要那麼快回去。這幾天熙兒跟媽媽大概說了一下她與梓軒的事,因不想她擔心,所以隻說了個大概。但媽媽就已經覺得熙兒受了大委屈了。
第二天,公公婆婆他們看熙兒仍沒有回去,加上兒子天天說想媽媽。所以二哥和梓軒騎摩托車來了接熙兒。
爸爸媽媽一直都是很明事理的人,和梓軒說了幾句以後要好好待熙兒,就讓熙兒跟他們回去了。
那晚,天很黑,風很冷,但熙兒的心裏稍有了點暖意。
年後上班了,熙兒把兒子接到了廠裏的幼兒園。兒子非常開心,與其他的小朋友相處融洽。還時不時地幫熙兒買東西。
記得有一次熙兒叫兒子買她特別想吃的楊梅幹,給了他五塊錢。結果孩子去了小賣部以後,那店裏的老板娘逗他說:“祺祺,這裏有很好吃的冰淇淋,你不要買楊梅幹給媽媽吃,買冰淇淋自己吃吧!”兒子聽後毫不猶豫地說:“不!我要給媽媽買楊梅幹,她想吃。”看著他那張極其認真的小胖臉,老板娘邊給他楊梅幹邊輕捏他的臉說:“你真是個愛媽媽的好孩子!”
這件事當然不是才三歲多的兒子告訴他的,而是當熙兒去小賣店買東西時,店裏的老板娘告訴她的。她知道這件事以後,幸福了好一陣子。
隨著肚子裏的孩子越來越大,熙兒覺得行動越來越不便,同時還要照顧和教育四個孩子,她覺得有些吃力。所以決定辭職回老家待產。
在她回老家之前,她帶著兒子去了一趟梓軒那裏。梓軒看到兒子後,高興地把他抱了起來。但對於熙兒卻有些冷淡,熙兒因對他沒有什麼期待,所以覺得無所謂。
她們母子在那裏呆了幾天,熙兒發現梓軒和他們的領導晚上經常去夜總會K歌。回來後他會有意無意地說一些他的上司的一些事:比如誰誰叫小妹,誰誰有情人等等。熙兒一聽,就知道他們廠的領導作風不正。所以故意問他說:“那你有沒有呢?”
“我當然沒有啊!”梓軒連忙說道。熙兒聽了以後也不追問。因為她知道,如果他有什麼事想要藏著不讓你知道,問了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