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方晟微微頜首,隔了會兒又問,“在礦區抓人,有把握安全出來嗎?要是幾百個礦工一圍一堵事情就鬧大了。”
俞振與印建國飛快地交換下眼色。
久在體製兩人聽得出市長這句話不是疑問句,而是設問句——體製有特殊的專用語境和語式,同樣的話體製外的人聽了毫無察覺,體製內的卻立馬知道其中玄機。
方晟這句話的核心意思不是等他倆回答“有沒有把握”、“會不會把事情鬧大”,相反在問:
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如何到礦區抓人?
萬一被幾百名礦工圍堵,有什麼應急方案?
“專案組有具體實施方案,不過,”俞振微微停頓了一下,“需要抽調刑警支隊精銳以及唐峰派出所配合,按規定必須報局黨組並經薛市長簽字……”
以薛愛國眼下與方晟的關係,十有八九不同意;就算勉強同意,以他與唐峰的關係,警力沒完成集結李長根恐怕就逃之夭夭了。
不過方晟怎會冒著正治風險在沒有把握的方案上簽字呢?更何況他內心深處都不是很信任他倆。
“唔,我看這樣,”方晟道,“今天複恩在外麵辦事,你倆電話請示一下就說根據我指示做的,回來由他補簽字;至於薛市長那邊日後追究起來就推給我,讓他直接找我理論。”
就是讓賈複恩承擔具體責任,方晟隻會在領導層麵頂住壓力即可。
調心腹親信過來任職就這個好處,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換俞振、印建國雖然捱到最後也會勉強而為,但終究不如心腹親信那樣得心應手。
事事都靠領導權威推行,時間久了權威會大打折扣的。
大概擔心賈複恩不認賬,俞振使了個眼色印建國直接在市長辦公室打電話,寥寥數語後賈複恩爽快地說你們盡管去做,一切後果由我承擔!
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方晟不為人察覺地搖了搖頭。
經過此事,俞振和印建國從準備培養重用的名單裏剔除掉了,原因很簡單,若是有擔當、有魄力的警官肯定先把李長根抓了再說,根本不必將難題端到市長麵前。
抓捕失敗,專案組把責任攬下來;抓捕成功,是領導指揮得當。這才是體製內懂正治、講正治的標準答案。
所以同樣是做事,同時承擔風險,如何正確處理與領導的關係至關重要,處理好了事關功倍,處理不好累死累活還得不到半句好話。
就象此時的方晟,已決定專案組解散後俞振、印建國都踢出刑警支隊,重要崗位要由敢打敢拚的人才頂上去,他倆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