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等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拿錢給我嗎?可能給個100元眼都不眨嗎?不可能的,他們自己都缺錢啊。
“很多乞丐都抱怨,這年頭乞丐不好做啊,物價又漲了啊,大夥同情心都沒了啊,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永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你永遠不能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裏。”
“所以我說,態度決定一切!”老板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乞丐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學來做生意。天天擠在中山路,乞丐那麼多?怎麼能賺到錢?每個月就賺500元錢怎麼養活老婆孩子?這就是在謀殺啊!慢性謀殺你的全家。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很聰明的人,一個很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天才。
“有一次一個人在火車站,他說他身上最小的是10元錢,但他隻想給我最多一元,我說哥們兒,馬上上火車了吧?回家見父母了吧?錢財乃身外物,如果你的父母你的親戚朋友像我這麼可憐,你忍心隻給一塊錢嗎?他說,這也是,但我隻是一個民工,一年也沒掙多少錢。我說,沒關係,花出去的你會雙倍掙回來,你沒零錢是吧?我找你。你隻給5元就好了,多的我找你。最後,按我的建議,他給我那張10元錢,我隻收了5元,找了他5元,這個大哥很高興,省了5元錢。這5元錢對我來說就是快達到一小時的成本。我剛才說了,我一小時的成本75元,我隻不過是磨了一下嘴皮子我多合算啊!
“在丐幫,一般一個乞丐一兩千,拿回家。做得好的大概3000左右。頂級的乞丐大概每月能有6000。本城丐幫有兩萬個乞丐,大概隻有兩三個乞丐,萬裏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這兩三個人中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有大的波動。”
這是一個多麼聰明的乞丐啊!一個多麼適合做乞丐的“乞丐狀元”的人啊!我們姑且不去驗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與否,就單從故事中我們就會得到很大的啟示:每個成功背後都有獨特的道理,每個狀元背後都有獨特的方法。任何行業,隻要你抱著研究的心態,做到專業,一定會成為業內翹楚。
你打算成為哪個行業的狀元呢?是選擇以前的行業,還是與以前行業相關的行業,現在還不好下定論吧?如果你僅僅知道五個行業,那麼行業轉型的精準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因為,行業選擇不是“矮子裏拔大個”,信息的不充分會影響決策的正確性。由此,我們就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角度,了解所有的行業類別。
最新修訂的行業分類有:20個門類、98個大類、396個中類、913個小類。或許,這是一個直觀、全麵地查看中國的行業分類,根據這些行業門類和大類,依據直覺和一些經驗去選擇相應的行業類型。你覺得在哪行都可以成為狀元嗎?大錯特錯,你隻能在你選對的行業上成為狀元。如果你讓姚明踢足球,他也不行,你讓劉翔練體操,那也是白費。所以,你要做的是選對行業,然後再努力成為狀元,而不是隨意選擇一個行業隨便努力!
成就行業“跨欄高手”。
新行業、新天地,行業轉型帶來新機會。然而,所謂“隔行如隔山”,在職業生涯轉型中,行業轉型難度較大。術業有專攻,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習慣所致,隻有在熟悉的領域工作才不至於“怯場”,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職場轉型者盡量選擇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跳來跳去。然而,不管是形勢所逼還是勇敢地主動出擊,反正現在選擇行業轉型的人也不乏其人。
行業轉型原因多樣:當前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找到與自己專業相匹配的工作難度增加,轉而向另一行業發展;源於一種“視覺疲勞”,在一個行業做久產生了厭倦感,此時,如果有更好的機會,就會選擇新的發展方向;還有的因為家庭原因,比如從一個需要經常出差的行業轉到一個能夠很好地顧家的行業;也有的因為自身所處行業的變化等。